在不考虑需求预测更新的情形下,Lau和Lau[21,22]提出并建立了零售商在销售期内的某个时间点有第二次订购机会的模型,并指出只有当产品利润率较低时,
在不考虑需求预测更新的情形下,Lau和Lau[21,22]提出并建立了零售商在销售期内的某个时间点有第二次订购机会的模型,并指出只有当产品利润率较低时,第二次订货才有意义。侯云章等[23]在Lau和Lau模型的框架下,假设顾客可以退回先前已经购买的产品且产品退回率为一个常数,研究了零售商在单周期产品逆向供应链中具有两次采购机会的采购策略问题,并分析了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收益以及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王圣东等[24]也考虑了零售商具有两次订货机会的问题,他们建立了两阶段需求相互独立以及两阶段需求相关两种不同情形下的采购模型,并分别求解出了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最佳订货批和总利润;同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不同情形的优劣性,并给出了能够有效协调该二级供应链的改进方案。
在考虑需求预测更新的情形下,Sethi、Yan等[25]提出了中期调整订货量的策略,分析了在允许外部市场采购的条件下,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数量弹性策略模型,给出了最佳订货批量和信息更新条件下的最佳反馈量,并对信息准确度对最优化决策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将模型推广到了多周期的情况。周艳菊等[26]将产品需求的变化看成连续的,借助条件风险值CVaR风险度量方法,基于布朗运动的贝叶斯需求更新,研究了两阶段多产品订货风险决策模型。徐贤浩等[27]选择生命周期较短类型的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静态化需求预测下三种不同的采购策略(乐观采购策略、悲观采购策略和中庸采购策略),并分别求解出了各自的最佳订货批量和总成本;为了比较静态化需求预测和动态化需求预测之间的区别,他们又建立了动态化需求预测下的采购模型,并得出了动态化需求预测下的采购决策更为准确的结论。Cheaitou、Delft等[28]假设零售商的销售季节被分为两个阶段,且有两个不同的供货来源:一个是采购提前期为零的当地供应商,另一个是采购提前期为一个销售周期的远距离供应商,但是相比之下,当地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更高;同时,假设存在一个初始库存,在第一阶段开始前零售商可以将可用库存中的一部分退回给供应商或者在一个平行市场中销售。Cheaitou、Delft等[28]在考虑需求预测更新的情况下,研究了零售商的单一产品两周前期库存控制模型,并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分析求解出零售商在第一阶段的订货批量;此外,研究工作还表明,当需求信息的质量较好(即零售商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产品需求信息)时,零售商倾向于增加其在第二个远距离供应商处的订货批量。Song等[29]假设存在两个供货市场,其中现货市场能够瞬间交货但价格高度不稳定,合同市场交货时间长且供货能力有限但价格稳定,由此在考虑供货能力约束、需求预测更新以及采购成本的不确定性三个因素的情况下,研究了多种产品的采购决策问题。
此外,Zhang和Zhang等[30]在一个双寡头竞争市场中,研究了存在两个零售商的两种可替代产品的多阶段采购决策博弈问题,他们假设两个零售商分别出售两种可替代的产品,且在每个阶段可以盘查最新的库存状态并更新市场需求的分布,进而同时向供应商发出订单(采购提前期为零);同时,他们考虑其中一个零售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该市场需求可以转由另一个零售商满足的情形。李健等[31]在需求预测更新的条件下,结合两种电子商务模式(B2C和C2B)的特点,以高科技创新型产品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一个由供应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两阶段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型。在此基础上,他们设计了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的Pareto改进的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