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研究(2)

由于连云港距离最近的出海口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连云港也在建设内贸外贸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5]。 (二)自然资源 连云港具备丰富


由于连云港距离最近的出海口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连云港也在建设内贸外贸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5]。

(二)自然资源

连云港具备丰富的海洋相关资源,海岸线长度按国际规则计算长达162km,具有多个附属小岛,其中面积最大的达到7.57平方公里。

连云港的流域体系源自淮河干流的泗水体系,承担了该地区大部分河流以及泄洪河道的排水入海任务,形象的称之为洪水走廊。[5]  境内还有玉带河、龙尾河、兴庄河、青口河、锈针河、柴米河、蔷薇河、善后河、盐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余条,部分河流直接汇入大海,也有部分河流是长江水系的分支。连云港共有水库168座,其中石梁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库较大[6]。

1.水源

水资源很久以来对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聚集点的分布模式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都会顺着水源的分布趋势建立聚居点,考虑到连云港毗邻外海,境内的水源总量较为丰富,能够被充分使用。而且市内水系分布密集,分布了许多干流支流,大部分的河流都是直接汇入大海[5]。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建立了许多水库,其中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水库,可蓄水4亿立方米。连云港沿海地区面积99.33平方千米,其中可利用的占30%。水资源总量56亿立方米,利用率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0立方米[8]。水资源的丰富储量养育着连云港的人民,在之前人们不注重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时代,丰富的水资源也使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分散居住,这使得连云港市在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的建设过程开始就面临着挑战,但是根据航拍数据的统计,连云港地区的新型农村居民点分布基本并没有受到水源的限制而分布在河流两侧,这得益于自来水系统的完善。

2.矿产方面

连云港区域内部具备非常繁多的矿物种类,其中磷、蛇纹石、水晶、石英等饮誉中外。不分地域水晶储量在全国排名遥遥领先,而且被大量出口,[5]在国内的相关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逐渐向综合性加工出口方面转型,被国家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水晶之都”称号,现今已经凭借着资源的优势打通了GDP发展的重要渠道,而矿产资源的集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以矿物开采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9],这样的经济模式为发展集约化生产和居住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经济基础。

3.地理环境与交通方面

农村居民点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居民会选择迁居成熟的农村聚落,从而逐渐摒弃分散式一户一田的居住模式。发达的公路交通也为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土地流转的逐渐进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成为未来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趋势,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将节约生产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贯彻落实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以这样的铁路网为依托的城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开工建设的铁路[7]有青连铁路(青岛-日照-连云港)、连盐铁路(沿海铁路江苏段,连云港-盐城)、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连徐客运专线(陇海客运专线连徐段,连云港-徐州) ,进行前期工作的铁路有合连高速铁路(合肥-宿迁-新沂-连云港)、临连铁路(临沭-连云港),规划的铁路有连宿蚌铁路(连云港-沭阳-宿迁-蚌埠)、临连城际铁路(临沂-连云港) 、江苏沿海高速铁路(沿海高铁客运专线江苏段,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这样的铁路沿线的城镇经过积年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公路方面,由于是政府对于交通条件打造的高度重视,室内已经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交通枢纽,在国内也是主要的交通枢纽。无论从高速公路的总建设长度,还是高速公路分布的广度都有保障[7]。通过对于交通的不断发展,降低了原本较高的物流运送成本,提高了依托物流发展的企业的效益,并且依托着企业的分布逐渐拓展居住点密度,随着连云港市的公路网络走向完善,农村居民点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居民会选择迁居成熟的农村聚落,从而逐渐摒弃分散式一户一田的居住模式。发达的公路交通也为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土地流转的逐渐进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成为未来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趋势,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将节约生产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贯彻落实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这样反作用于当地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发展,使当地的居住空间演变有了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