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条件下的农村养老保障基金问题研究(2)

群众的生活质量由于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国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变低的死亡率,缓慢人口增速,给我国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


群众的生活质量由于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国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变低的死亡率,缓慢人口增速,给我国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37053万人,比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第五次普查总人口是129533万人,十年共增加人口7520万人,增长率5.49% 。有22246万人是0-14岁人口,占16.23%;有93962万人是15-59岁人口,占68.56%,有17765万人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96%,有11883万人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8.67% 。比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重下降了约6.27%的是0-14岁人口,比重上升3.36%的是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了2.93%的是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1.91%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6年末时占全国总人口约16.7%,约23086万人,其中占全国总人口的10.8%,即有15003万人是65岁及以上人口 。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40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83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1.4% 。农村老年人口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日益增加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地域分布十分不平衡的形势下越来越重。许多问题都是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是其中最严重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在经济方面有巨大的飞越,但是限制我国经济更好发展的短处就是农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不可忽视。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因此近几年农民问题的核心便是农民的养老问题。一般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人口的需求,并且随着生活质量较过去有了显著提升,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负担逐渐变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体系,特别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之下,更应该去争取解决养老金基金的的问题,比如筹集、管理、保值增值、覆盖面,从而提高养老服务和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

(二) 研究意义

1、 现实意义

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我国农村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的长期稳定性和祖国未来可持续性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已有研究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制度的完善来提高农村人口的参保率、改善农村养老基金筹集、管理、覆盖面等问题,使其真正达到养老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农村居民的晚年生活。

2、 理论意义

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减少、家庭收入减少、家庭保障能力下降,这就导致现行制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增值问题、覆盖面窄、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严重威胁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所以我们应从制度政策设计上加紧努力改善制度,加快新农保制度的普及建设,认真对待农村养老保障的基金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发展趋势

三、基础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划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生理需求是衣食住行这些人类最低级的需求。但是不管在任何一个时期下实现其他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永远都是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们首先要去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