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结论16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16 一、结论16 二、完善女职工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17 (一)实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17 (二)因行业而异调整延迟退
四、研究结论 16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16
一、结论 16
二、完善女职工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 17
(一)实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 17
(二)因行业而异调整延迟退休的政策 17
(三)实施弹性化的延迟退休政策 18
三、论文不足之处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一 21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著。有数据显示,按照中国当前退休方案,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 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进步,生活条件逐渐优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两性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6.34岁,特别是女性预期寿命达到了79.43岁,显著高于男性的73.64岁。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男性提高速度低于女性。除此之外,人们对于二胎生育意愿不强,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仅为12.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了5.32‰的低生育水平。由此,我国退休年龄政策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亟待进行改革与调整。
基于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学术界就法定退休年龄制度进行了探讨。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制度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60岁,女职工退休年龄50岁。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将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至55岁,并沿用至今。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呈现降低趋势的新挑战,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然而,对于延迟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就具体的政府实施方案来说,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以往多在于制度层面的宏观研究,鲜有微观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退休年龄制度不断改革,女职工对于生命周期时间配置的原有惯性不断被打破,从而对于女职工的冲击最为强烈。首先,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女性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增加。再次,女性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化逐渐变得多元化,职业选择多元化,就业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女性对于家庭和市场劳动的分配比例也各不相同,她们会根据自己不同情况对于自己是否退出劳动市场进行选择。因此,女职工成为延迟退休政策调整的主要对象人群,延迟退休政策关乎女职工及其家庭的利益。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研究女职工对于“市场劳动时间—家庭劳动时间—闲暇时间”的生命周期时间配置,以此来分析对其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进而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在女职工群体中的实施。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于延迟退休意愿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基于定性分析的研究占据大部分。然而,主要针对女职工这一群体来研究其延迟退休意愿的较少,缺乏从微观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本人在收集查找各类文献资料时发现,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都没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女性生命周期配置的不同以及其对于家庭劳动时间的投入不同,会影响我们对于其延迟退休的意愿的分析,因此本论文选题旨在针对女职工的情况,结合学者所阐述的普遍观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更好地促进延迟退休政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