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专业性问题研究(2)

伴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公众所需的社会公共服务也日益丰富。社会工作若想得到政府发布相关的项目,努力发展行业的根基,自身专业化 是区分社会工


伴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公众所需的社会公共服务也日益丰富。社会工作若想得到政府发布相关的项目,努力发展行业的根基,自身专业化 是区分社会工作与其他职业的基础,也是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

从笔者参与式了解政府购买项目的操作时,发现了政府在对服务项目投放、监管和社工在服务中的专业性实务操作有着冲突,本着求真的态度,笔者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专业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专业性实务的基础。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Flexner 1915)途径 大致分两种:一是特质途径。即使社会工作具备一些其他专业(职业)没有的知识、术语、技能等,形成自我专业化。如wiess i&welboume p运用功能主义的理论,依据职业专业化的特质将社会工作专业化分为专业自治权、伦理标准、知识基础、专业教育、专业垄断、权威组织、职业期望、职业薪酬、公众认同等八个专业特征 。二是权力途径。通过被社会公众认同的权力部门(政府)赋权给社会工作,使社会工作对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相当的社会地位完成专业化。例如发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整的形势政策、合法登记注册等方式赋予社会工作专业地位 。

从上海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来看,上述两种途径都在社会市场上努力的帮助社会工作完成专业化。通过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工作专业性的问题,能够切实了解权力部门对社会工作的助力是“行政专业化”还是“本土专业化”。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这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未来命运走向。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工作专业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工作实务活动修补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专业化进程 偏差。在理论指导实务过程中,通过社工在实务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与尝试性突破成果来丰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服务专业性,一是让权力部门与社会工作加深对彼此的认识,权力部门为社会工作提供广大的市场及充分的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将政府购买服务做的更加完善,切实达到权力部门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需求。从共生理论上说,权力部门与社会工作在性质上有机联系,资源和功能上互相补充 。二是让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通过实务过程中的磨合,社会工作者提炼出适合我国公众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理论进一步修正补充。

伴随着不断与时俱进的公众需求,政府的角色也在随之改变,政府将社会公共福利的输送转交给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如何在实务中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如何确保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本文针对上海某街道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一系列流程进行实践了解,探求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体现和不足,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尝试对其提出意见,解决社会工作服务中专业性不足的困境。

(三)研究问题及其界定

根据以上背景得出信息,我国持证社会工作人员数量增长快、社会公众所需要政府输出的公共福利的数量与质量都在提升。社会工作如何在政府购买项目中体现自己的不可代替性,社会工作者如何在服务输送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在众多社会工作者中建立一种衡量服务优劣的标准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体现之一。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逐渐实行权力下放到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毋庸置疑的是社会工作的发展是政府“控制下的支持” 。故,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时所表现的专业性是政府支持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