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霞认为隔代教养也不利于儿童身体营养的平衡发展。儿童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饮食卫生合理,营养搭配均衡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隔代家长大
李晴霞认为隔代教养也不利于儿童身体营养的平衡发展。儿童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饮食卫生合理,营养搭配均衡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隔代家长大多按照自己的经验,认为吃饱穿暖就行,忽略了营养的搭配,还给孩子买了大量零食,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9] 同时研究者都发现祖辈容易宠溺孩子,从而使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有的父辈对子女非常的严厉,祖辈看见了会心疼,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和父辈发生争执,从而袒护孩子,这会使儿童形成双重的性格。而且孙辈本能的疼爱孙辈,甚至宠溺孙子孙女,为幼儿包办一切,容易导致幼儿自主自立差,养成懒惰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还认为隔代家长具有保守性和死板性,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祖辈家长思想相对落后,不利于孩子接收新事物,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也阻碍了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吴旭辉认为隔代教养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加上孩子有着谁陪伴的多就跟谁亲的心理特点,对隔代家长产生了很深的依赖,却淡化了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亲情。然而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才是占主导,所以隔代教养容易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缩水。同时隔代教养不利于孩子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互联网的普及,电脑、平板、手机的使用使得孩子学习途径大大增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而隔代家长接收新事物比较慢,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及时的指导孩子学习新事物,不利于儿童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李阳和曾彬还认为隔代教养不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祖辈家长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在偏远地区很多祖辈不会说普通话,这就阻碍了儿童普通话的培养。隔代家长重养轻教,缺乏与孙辈的过多的交流,也不给孙辈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会阻碍儿童倾听习惯的培养。[10]
2.3 早期阅读的价值研究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时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的“大阅读”行为。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3-8岁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期,如果能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爱阅读并且科学阅读的良好习惯,那么将会大大促进幼儿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价值。
朱鸿菊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有两大价值,一是增长幼儿的知识。通过阅读,幼儿可以看到自己没走过的世界,学习到自己未接触的知识。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经常会问“为什么”,此时家长无法回答出所有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幼儿到书中寻找答案。二是为幼儿将来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很多孩子到了初高中,遇到写作阅读就头疼,但是从小爱阅读的幼儿对文字很熟悉,也很敏感,一下笔就能娓娓道来。[11]
张云芳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使幼儿变得聪慧。通过阅读,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从生活学习延伸到科学知识学习等间接学习。二是可以使幼儿明事理,幼儿可以在阅读中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人分享,乐于助人等优秀的品德。三是教会幼儿倾听和表达。阅读既包括读和写,也包括听和说,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描述所看到的图片和文字,并且乐于和他人交流互动。[12]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它可以帮助训练思维,吸收知识。爱读书的幼儿大多爱思考,自控力强,注意力集中,有爱心,懂礼貌,很少有攻击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