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和社会性适应现状调查研究(2)

正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探索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笔者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入学适应的相关研究,适当降低入学坡度


正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探索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笔者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入学适应的相关研究,适当降低入学坡度,使一年级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入学生活,也希望为一线小学教师解决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提供一点积极的参考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

杭州市文三街小学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老牌名校,教学成果显著,其入学准备比较充足,具有典型性。开学的第一天,文三街小学大队会组织“青苹果”入学礼,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会陆续上台介绍姓名和班级,将自己的照片贴别具一格的“果果墙”上。开学第一周,文三街小学“不上课”。加之笔者实习学校就是文三街小学,研究调查比较容易进行。

因此,本研究以杭州市文三街小学一年级四个班小学生,共180人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为中心论题,通过各种渠道对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性适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和社会性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独立性适应,规则适应,任务适应)方面的情况,并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存在的入学适应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文献法即通过参阅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从中获取论文建构形式和相关的理论依据。笔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文献资料查找: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中国知网进行网上文献查阅,输入“小学生入学适应”关键字找到相关文献,并按照与主题的相关程度进行筛选,分类,了解小学生入学适应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等)。第二种方法是去大学图书馆借阅入学适应的书籍和资料,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2. 问卷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笔者搜集的资料中几乎没有完全符合本文的调查问卷,所以笔者改编综合了周步成教授的《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和《教师—儿童评定量表》的有关内容,结合自身在小学的实践经历,自编了一年级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调查问卷,对文三街小学一年级四个班共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自编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78份,有效率97.8%,以此收集小学生入学适应的相关数据资料。

3. 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人员通过与研究对象或其他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谈,直接收集资料的手段。笔者根据研究内容及搜集的资料自编了访谈提纲,对杭州市文三街小学一年级四位有经验的小学各科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从教师的角度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的现状及其背后原因。

4. 观察法

 笔者将根据研究内容,从学习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维度编制观察表,对文三街小学一年级某班小学生进行具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