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50ETF期权与标的资产价格联动性研究 (2)

2、研究意义 研究一些国家的期权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一般首先推出的产品是股票期权,而我国首先推出的是ETF期权。我国市场与其他发达国家


2、研究意义

研究一些国家的期权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一般首先推出的产品是股票期权,而我国首先推出的是ETF期权。我国市场与其他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市场尚未成熟,各方面都还不完善,对于我国期权市场的发展,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经验。从理论创新层面上来说,研究我国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期权与其标的资产的价格联动性关系,有利于丰富我国期权市场的理论研究体系,对我国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期权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上来说,研究上证50ETF期权与标的资产的价格联动性关系,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地看待期权交易,同时对我国逐步推出其他期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1、研究方法

本文为了对上证50ETF期权与标的资产的价格联动性进行研究,使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所需数据下载自同花顺iFinD数据库,在经过Excel的简单处理后,可以直接使用,相关参考文献来自中国知网,实证分析软件为Eviews 9.0,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为上证50ETF期权与标的资产的5分钟高频数据。

本文使用的计量方法和模型主要有:ADF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VEC模型、脉冲响应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根据以上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2、研究内容

本文是一篇简单具体的实证分析论文,主要是对上证50ETF期权与标的资产价格联动性的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共有四个部分。前两部分是理论铺垫,包括背景和意义的阐述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在第三部分的实证分析,在本部分笔者使用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最后部分是文章得出的结论以及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工具被不断地创造出来,人们对其的运用也越来越熟练。同样地,在学术界,学者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乐此不疲,相关的理论也越来越成熟。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与其标的资产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波动性角度,其二是联动性角度。由于笔者打算从联动性角度进行研究,关于波动性不过多赘述。联动性是指通过实证检验金融衍生工具与其标的资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二者的价格是否具有领先滞后效应。

(一)金融衍生品与标的资产长期关系的国内外研究

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与标的资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两者之间是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

Chiang(2001)为研究股指期权与其现货标的之间的长期关系,在香港市场上选取香港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5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构建协整检验模型,研究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价格与标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刘伟(2015)为验证期权与标的的联动性关系,选取上海汽车股票期权和上证180期权的仿真模拟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Granger因果模型、VEC模型等检验期权与标的之间的联动性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上海汽车股票期权还是上证180期权均与其标的资产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王曦(2016)以我国上市交易的唯一一只期权产品为研究对象,将上证50ETF期权2015年5月18日9点至2015年7月17日15点的5分钟高频数据和同时期的上证50ETF的5分钟高频数据作为样本,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研究上证50ETF期权与其标的资产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上证50ETF期权与其标的资产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