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综述 国外学者中,Triffin(1961)提出了经典的特里芬悖论,即美元想要在当时的布雷顿森里体系下保持贸易顺差和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综述
国外学者中,Triffin(1961)提出了经典的特里芬悖论,即美元想要在当时的布雷顿森里体系下保持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双重地位,显然是相矛盾的[16]。Reuven Glick 和Andrew K. Rose (2002)用模型验证了货币同盟对于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即与其他国家结为货币同盟就能获得更广范围的对外贸易额[17]。Hiroyuki (2003)认为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进行交易时更偏向于使用同一种货币来结算。
国内学者中,大家都对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向作用有着相似的认知。曹臻(2012)则总结了三点优点:一是能够减少汇价风险;二是能够降低结算成本;三是能够促进对外投资[18]。马章良(2009)总结得最为全面,认为益处有以下五点:一是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二是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三是为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便捷;四是提升我国国际认可度;五是能为中外企业带来普惠商机[19]。张荣慧(2012)也总结了三点大致相同的优点,略有不同的则是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能这些之上促进人民币计价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20]。
巴曙松(2003)认为边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的交易职能一定会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开端,所以如果从地域上分别,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走向区域化[21]。沈王仙子(2012)认为,我国市场状况与周边国家截然相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市场上的流通和贸易将有效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短缺等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后,跨境支付结算将能够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进一步降低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我国对外贸易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2]。王元龙(2008)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认可度,还可以有效规避汇率的波动风险23]。顾丽姝、王凯庆(2009)认为一国货币在国际化之后将会被应用到跨境交易之中,在发挥了计价、交易等职能后,国际货币变得供不应求,其他国家为了获得这样稀缺的资源就需要与货币发行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合作,从而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24]。
贾林娟、杨宏哲(2010)在建立了数据模型之后,得出对外贸易和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于彼此发展的关系[25]。同时,罗斌,杨艳(2012)在研究如何利用对外贸易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想法中写道,当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且其对外贸易规模较大时,该国的货币会被拿出来当国际贸易时的计价货币,然后其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影响力将会加强,久而久之变为世界性货币。也就是说,在进行跨境贸易时,交易者都希望交易成本能够降到最低,就会选择稳定性更强的货币来结算,就要求该国的经济实力要强。由此得出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加深货币国际化的程度的结论[26]。
当然,一件事不可能只有正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好也有坏。郑亚玲(2015)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便捷时也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减缓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例如贸易摩擦等问题会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加深而产生;又或者由于缺乏国际化的流通缺乏控制,中国金融市场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流入或流出过多的人民币,造成冲击;再或者人民币汇率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而升值,国内投资因对货币需求的上升而下降等[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