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南宋杭州城中建筑多是用竹木等易燃材料建成的茅草屋,而当时的城中百姓又喜欢在家中烧香拜佛,彻夜烧灯,竹木为主的易燃材料使火灾一旦发生便
当时南宋杭州城中建筑多是用竹木等易燃材料建成的茅草屋,而当时的城中百姓又喜欢在家中烧香拜佛,彻夜烧灯,竹木为主的易燃材料使火灾一旦发生便容易迅速的蔓延和爆发,导致灭火难度大大增加,火情无法控制,造成大规模的大型火灾即该城房屋"板壁居多,砖垣(墙)特少";从人口密度上分析,当时杭州民居建设得非常密集,而且没有防火墙,临安城的地价和房价在全国已是高不可攀,有人感叹:“有钱米可以盖屋者,千万之家不过一二;至盖屋之后而能有生事者,又可数也。”城市面积不大,居住人口多,建筑相当密集,经常就是火烧连营了。
2 贡院火灾实例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其各自的防火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力不尽相同,以贡院这一结构独特,人员密集的场所为例,即常常发生危害重大的火灾,从贡院火灾中,我们可以看到防火措施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点,但更多的是当时防火制度与技术所暴露出的缺陷,研究贡院火灾也能为当今防火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
2.1 贡院火灾
中国古代曾发生过大量的火灾事故,在各类史书中均有提及,而酿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大多为人员聚集亦或是环境封闭,在这样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发生火灾后人员的逃生不易。科举考场作为人员密集型的公共场所也时常发生火灾,贡院失火的历史从唐代到宋代都有记载,其建筑设计、防火制度、公众管理,都有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通过对贡院火灾的了解,防微杜渐,为现代防火作为借鉴
贡院,意为是古代乡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是通过考试贡献为皇帝选拔人才或国家的意思。自唐代起,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设立了专门的考场,贡院就此发源,在唐代亦被称作试铺、举场。考场中垂挂着帘帷,贡院内多为两重围墙,荆棘遍插墙头,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与场外互通,进行作弊。
现存的贡院包括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他们作为贡院留存下来的同时也为当今的贡院研究提供了参考。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经历代修缮扩建,在明清时期其规模和使用率达到了最鼎盛的状态,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同时接受2万多名考生的考试,外加数百栋附属建筑,占地超过了30多万平方米(见图1)。其规模庞大、广袤的占地都居中国各省之中的贡院之冠,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科举考场的最高水平。因此,南京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而闻名于天下。
科举考试一般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秀才、举人、进士。而这三个等级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考取秀才的考生需要通过县、府以及院,在通过这三个关口之后,并没有结束,考试还需要再参加乡试,在乡试通过之后,还必须再通过岁试及科试,可见考试程序的繁复与严格。在当时,考场都被称作“考棚”,在考棚中,考生有时会使用竹叶、竹竿以及芦席作为基础搭造一个简陋安身之处。考举人的考试地点位于各省城的贡院之中,在北京礼部贡院会举行考进士的会试,而在故宫的保和殿内,在清代乾隆之后被作为举行殿试的考试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