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名词释义括注按内容划分为语用类、语义类、语法类、说明类四 大类,按位置划分为全部释文括注和局部释文括注。在建议优
③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名词释义括注按内容划分为语用类、语义类、语法类、说明类四
大类,按位置划分为全部释文括注和局部释文括注。在建议优化这类研究论文中,孟广洁④针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括注位置和括注体例不一致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 的原因。杨建波⑤针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含“多……”的括注做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对一 些含“多……”词条合并以及规范“等”和“常”的使用的建议。解正明⑥认为释义括注共 同的使用原则是准确、简洁、格调一致,《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括注的添加也应该遵循这三 个原则。
尽管如此,由于《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庞大,现今针对括注所做的研究尚不完全,《现 代汉语词典》在括注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因此,不断修订和完善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本 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的括注为研究语料,从解释出处类括注、内容限定类括注、
①刘庆隆.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形式[J].语文研究,1982(2):50-60.
②吴玲莲.《现代汉语词典》单义双音节形容词括注模式与搭配特点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1-40.
③丁晓彤.《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名词释义括注研究[D].河北大学,2014:1-71.
④孟广洁.《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括注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1-35.
⑤杨建波.《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释义括注含“多……”词语调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1-165.
⑥解正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括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1-35.
情感色彩类括注三种不同类别的括注出发,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括注中存 在的一致性问题,以期助力《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和完善,为词典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解释出处类括注存在的问题
解释出处类括注是指在括注中说明词语来源的括注。该类括注多存在于成语、俗语等条 目中,且具有在括注中带书名号的特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存 在着添加括注标准不一致、引出词不一致、括注详细程度不一致这三类问题。
(一)添加标准不一致 成语、俗语具有历史性,它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一般都有来源,但《现
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中收录的成语和俗语并未全部添加括注来说明词语的来源。
1.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语本《庄子·知北游》)。
2.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见于《论语·学而》)。
3.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4.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以上所举的例子中的成语,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成语。例 1、例 2 添加了解释出 处类括注,而例 3、例 4 却没有添加。
查询《成语源流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词典可知,“管窥蠡测”源出东汉班 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 音声哉。”“江河日下”源出宋代苏辙《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 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可见例 3、例 4 中的成语也是具有明确来源的。
同样有着明确来源的成语,却在添加解释出处类括注上有着不同的标准,这无疑让这部 词典释义的平衡性受到了损害。我们认为,对于有明确来源的成语、俗语,应该统一添加解 释出处类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