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建议(2)

二、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状分析 本次的观察对象为河南省周口市A幼儿园某大班幼儿,共39名。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通过对39名幼儿的观察和分析,笔者把


二、大班幼儿争抢玩具现状分析

本次的观察对象为河南省周口市A幼儿园某大班幼儿,共39名。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通过对39名幼儿的观察和分析,笔者把一个月内幼儿发生争抢玩具的134起事件分为A、B、C三种类型[3]。

A类:在玩游戏时表现为不会争抢别人的玩具,但是在遇到其他幼儿抢夺或者想要玩自己的玩具时,会将玩具占为己有,不允许其他幼儿玩耍。

B类:在玩游戏时看到喜爱的玩具,会第一时间进行抢夺,不管不顾其他幼儿有没有在玩,有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C类:在玩游戏时不争抢玩具,但遭到被抢夺时,会和争抢玩具的幼儿互相抢夺,选择大哭。

表1幼儿争抢玩具事件的统计

争抢玩具的现象 A类 B类 C类

事件总数 32 59 43

百分比 23.88% 44.03% 32.09%

表1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幼儿在争抢玩具事件中B类争抢喜爱玩具的最多,占总数的44.03%;其次是A类将玩具占为己有的,占总数的23.88%;然后是C类被抢夺时互相争抢的,占总数的32.09%。

(一)大班幼儿不主动争抢玩具的现象

【案例1】每天早晨8点到8点30是幼儿来上学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幼儿在教室可以自由活动。大部分幼儿都会选择玩教室里的玩具,S幼儿正在玩迷宫,Y幼儿这时候也来了,看见S幼儿玩的迷宫也想要玩,伸手去动迷宫里的小人,S幼儿一把用手堵住迷宫说:“这是我玩的迷宫,你不可以玩。”Y幼儿说:“我们可以一起玩迷宫。”S幼儿说:“不行。”然后抱着迷宫走开了。

通过案例1可以看出,幼儿在玩玩具时不主动争抢,但在被争抢时会将玩具占为己有,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还很匮乏,喜欢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占为己有,不会分享,也不会在意会不会导致其他同伴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只管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大班幼儿争抢喜爱玩具的现象

【案例2】区角活动时,幼儿都会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有的会在语言区看书,有的会在美术区画画,有的会在建构区玩积木和箱子。下午进行区角活动时,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笔者观察到有一位幼儿争抢其它幼儿正在玩的一块积木。J幼儿说:“这个三角形积木是我先拿到的。”B幼儿说:“我搭的城堡需要这块积木,要不然就搭不成了。”J幼儿说:“老师,他要抢我的积木。”B幼儿说:“我需要用这块积木。”J幼儿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都已经搭好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笔者又找了另一块一样的积木,告诉他们“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不要争抢”。

通过案例2可以看出,幼儿看见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东西时,就会不管不顾其他幼儿有没有在玩,直接抢夺,从而满足自己,行为具有冲动性,“自我中心意识”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