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下的地理教学研究(2)

道德教育意味着教育者根据某些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理解,经验和实践,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对受教育者产生有目的,有计划,有


道德教育意味着教育者根据某些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理解,经验和实践,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对受教育者产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为了形成社会阶层所要求的品格教育活动,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

中学生的青春期不仅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思维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积累了许多感性知识,并在自然界的知识上建立了大量的图画,为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奠定了地理技能的基础。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界为基础。这完全符合中学生积极,好奇,好学的特点。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渗透德育的内容,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始终贯彻德育,鼓励学生探索发现新地理现象与现有知识之间的矛盾。找出地理学习的直接动机,发挥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  中学地理德育的现状

2.1  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

道德教育是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它基于《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这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对德育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为学生提供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让他们接受地理兴趣爱好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思想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地理审美情趣。学生还应接受有关资源,人口和环境的科学教育,了解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环境,关注中国的环境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对祖国的热情与热爱,增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中学地理德育现状分析

为了切实了解如今的中学地理德育现状,故设计此调查问卷,并对淮阴中学、清江中学、北京路中学三所学校随机选取现役中学教师,由于地理教师不足故也选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师共50人,其中回收43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86%。调查问卷见附录。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从第一二三题的答案可以看出,100%的人都觉得地理德育很重要,并且要由学校来实施,但是第四题问到对学校地理德育课程的了解程度时,只有7%的教师非常了解,35%表示一般;第五题关于地理德育课程与社会同步的问题,72%的教师表示大致同步,第六七题的数据表面三所学校都有定期开展地理德育教育,但是65%的教师表示效果一般;第八提问到有效的德育途径时,23%的教师表示应该开展大型教育活动,而60%的教师只是认为只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行;90%的教师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实施地理德育,并且65%认为应该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而34%认为应该从小学就抓起。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知道,现在很多中学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理念的禁锢,加上学校没有实施有效的手段,导致德育效果不显著。一些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不足,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将考试重点作为教学核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将注意力投入地理教学,并未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另一部分教师虽然有德育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德育方法,累积经验不足,并且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方法固定,无法突然改变教学方式,因而无法在课堂上实施德育教学。这些都使得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中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  中学地理德育的内容

很多中学教师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想方设法的将其落实到课堂中去,然而却苦于素材限制而无法发挥德育的影响,实际上,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其实非常丰富,现将其归纳总结为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