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相互和谐,也有相互碰撞,在这种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相互和谐,也有相互碰撞,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步显示出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某些民族不断强调和强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甚至出现了比较极端的现象。另一方面,较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受到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其民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1.意义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所以一直沿袭至今,是因为其集中和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可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有着很大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彝族大学生的民族节日认同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并且在环境构建上提出培养民族节日认同感的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更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文化更具活力、折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2.目的
本文以云南地区的彝族为例,通过调查不同彝族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主要调查对彝族火把节的认同),来研究成长环境对其本民族节日认同感的影响,并从社会环境的层面上,对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本民族节日认同和文化认同提出对策。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可以查询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文献资料,以及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2.问卷调查法。可以就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火把节的了解、是否遵守、以及情感态度等进行问卷设计,并有目的的寻找样本人群——云南省的彝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0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03份,男女比例为35.92% :64.08%,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为5.83%,大四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为65.05%,大二大三学生分别为9.71%和19.42%。
3.个案访谈法。因为本人居住在彝族聚居地区,身边有不少认识的彝族大学生,可以以这些学生为对象,进行一个面对面的访谈和深入的调查了解。
4.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对比身边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彝族大学生对火把节的认同感情况,得出结论。
(五)主要概念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它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广泛性等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深远的。
2.节日认同
Carla J认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 ;而Phinney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不但包括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而且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评价,以及个体对群体活动的卷入情况等 。而文化认同主要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及群体形成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对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制度等文化形态和根植于人们大脑中的思想、态度的认同,包括所谓的“知、情、意、行”四方面。由此可知,彝族大学生的节日认同要从其对火把节的认知、情感、态度和参与的情况调查得出。积极的民族节日认同能促使民族成员主动了解民族节日文化、参与民族节日互动并维护本民族利益,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多样性发展。而一旦丧失了对本民族节日的认同感,则会渐渐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陷入“文化自卑”的状态,那么该民族的文化将逐渐消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该民族的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