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系统知识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系统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并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内化成了具有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教学观认为,作为教育者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粗暴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强塞硬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中,不难得知学龄前儿童在对世界的理解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构式的。每个学龄前儿童看待理解世界的角度方式不同,知识经验背景不同。其建构的加工处理过程或方式就有所不同。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时,要基于学龄前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来准备教学工作,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制定不同地教学目标。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独特的学习特征,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多使用情境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建立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情境,帮助学龄前儿童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主要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尽量鼓励学龄前儿童独立活动,而不是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师成为主体,单方面的;大包大揽的;为完成活动目标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
2. 多元智力理论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育家、认知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用自己的方式来挖掘自己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这种多元的思考或行为方式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同样的这一理论在学龄前儿童参加培训班的这一现状上也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拥有多种智能所以家长或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体验机会,帮助学龄前儿童个体的多元智能发展。
另外在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根据此理论,每一个孩子的智力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并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表达方式。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智力特点,针对不同孩子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开展“对症下药”的教育活动。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智力特点尽行评价。家长与学龄前儿童在选择培训班时,要根据学龄前儿童的智力特点和气质特点并在充分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去选择。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评价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单一僵硬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特别是拿某一学科能力来作为评价学龄前儿童的标准。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识字数量、跳绳数量、英语能力、数学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