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幼儿教师的对学习故事理论知识的把握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17 5.幼儿教师的教龄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17 6.幼儿教师运用学习故事的时长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
4.幼儿教师的对学习故事理论知识的把握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 17
5.幼儿教师的教龄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 17
6.幼儿教师运用学习故事的时长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 17
7.幼儿园的撰写环境和培训情况影响学习故事的运用 17
(二)建议 18
1.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研究,树立一种欣赏的评价观 18
2.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以提高识别能力 18
3.幼儿园要加强深度的有关学习故事的培训 18
4.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撰写环境和充分的撰写时间 18
5.幼儿园要调动教师参与“学习故事”评价的积极性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故事”是诞生于新西兰的一种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记录幼儿行为过程的叙事性评价方式。与其他评价方式不同的是,“学习故事”以儿童的闪光点为着眼点,而不是“批评式的评价”。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可以改变教师旧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一种认识和解读儿童的有效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乃至家园互动都有较大的价值。
幼儿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就是了解幼儿解读幼儿,并对幼儿做出评价。学习故事恰好能够指导幼儿老师进行评价。但一线幼儿教师对学习故事的了解运用情况到底如何,研究数据说明较少。本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数据借鉴。
研究者在本学期上课期间,了解到了新西兰的“学习故事”。笔者在一线的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是高学历,教龄多年的教师,在对学习故事的应用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普及率并不高。由此研究者对幼儿教师对“学习故事”的了解和运用现状产生了兴趣。
(二)学习故事已有研究
1.学习故事的理论
“学习故事”是一套起源于新西兰当地文化的、在独特理念引领下的、结构化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其核心理念来源于课程框架。评价的内容是五个方面的心智倾向(兴趣、参与、面对困难的坚持、沟通、责任)。华东师范大学周欣等人认为“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研究儿童的方法 ;彭丹认为学习故事是一种叙事性评价;由此可见,学习故事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的,能够反应幼儿学习的复杂性的叙事性评价。
2.学习故事的特点
段媛媛认为学习故事的特点是以叙事的方法进行评价,是对幼儿能力的积极关注,是与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不断发展。谢芬莲认为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动态的评价模式。可见学习故事是一种真实性的取长式的评价,注重的是过程中的评价以及评价主体是多元的。
3.学习故事的应用
根据已有研究,学习故事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一是应用于教育活动,周欣教授将“学习故事”运用于幼儿数学教育,陈燕兰将学习故事运用于运动活动,Nyland用学习故事来记录和解读幼儿探索音乐活动的可行性,余琳将学习故事运用于园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其二是用于区域活动,的如吴端萍在幼儿园的一日环节之中运用了学习故事,孙彩霞将学习故事运用于区域观察中,方景融将学习故事运用于混龄区域游戏中;其三是运用在特殊儿童身上,如俞洁通过学习故事建构特殊幼儿的学习者形象,张薇将学习故事应用于高能自闭症儿童的研究。Lesley M.Dunn等把“学习故事”运用于特殊幼儿的评价。
学习故事不但应用范围广且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首先学习故事的课程模式是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模式,与我国《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核心价值相契合。其次学习故事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反思性实践者”。陈少熙认为学习故事能够促进教师观察评价幼儿能力的提升;Margaret Carr 教授也认为,幼儿教师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能够有效的提升评价能力。最后学习故事有利于师幼关系和家园合作。Margie Carter认为学习故事有利于提高师幼关系的质量。何丽蓉认为学习故事学习故事为家园搭建了沟通合作平台,使幼儿的学习能够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