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在XX幼儿园实习时对XX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观察,发现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使用教
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在XX幼儿园实习时对XX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观察,发现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使用教学法单一
通过笔者的观察,不是只有一个老师会出示范画。“临摹”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很多教师运用的一种,教师课前事先准备好“范画”,上课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给孩子们进行讲解,之后让孩子们照着画。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幼儿进行较复杂的绘画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节省了时间,让孩子有更多作画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一】在一次XX幼儿园大一班《装饰裙子》绘画活动中,其活动过程:首先教师出示裙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通过提问让幼儿独立描述裙子的特点。接着教师又出示一张空白裙子启发孩子想要装饰裙子的兴趣。然后教师出示事先装饰好的裙子。最后教师示范画法,后由幼儿仿照“范画”作画。
在案例一中教师设计出示范画让幼儿“临摹”的环节。笔者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古代教育家孔子不是也是“言传身教”嘛。但是对于孩子们在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后产生的一些“后遗症”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常利芹在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提出:通过“临摹”教育传授绘画技巧,虽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但对幼儿套用了过多的条条框框,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不是放任幼儿,不是不受绘画技能的限制,而是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技能训练,使幼儿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里完成学习任务。[3]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容易被限制,很大可能全班小朋友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作品,并且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只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运用笔、纸等这些辅助工具和材料;学会用点、线、面组成一幅画,并没有让孩子去自由愉快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简单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设置是教师多用的一种开放性环节。幼儿首先和大家讲解他绘画内容、作品灵感、绘画方法。这中环节设置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作画水平而且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也都喜欢与小朋友分享其作品,形式很新颖,但教师方式和评语并不尽如人意。
【案例二】某次美术课教师评价环节中教师拿出两个幼儿的作品,第一个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整洁,生动形象;第二个色彩沉重,线条歪七八钮,不仔细看基本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将这两幅画进行对比,让幼儿互相评价,说说他认为哪幅画好,好在哪里,哪幅画不好,怎么不好。幼儿都说第一幅画画的好,因为画面干净,颜色明亮,和“范画”差不多,但是第二幅画面有些凌乱,用的颜色也有些暗淡,其他孩子都不是很喜欢第二张。老师就表扬画第一幅画的小朋友,说以后班里的小朋友都要像第一位幼儿学习,按照老师黑板上的画去画,画面整洁,要画的物体画明白,不能画的画总是让别人去猜。一开始还有孩子说第二幅画得好,等老师说完之后,那一点点声音也没有了。
案例二中教师运用对比和幼儿互评的方式对两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形式很新颖,但教师在评语中过于要求孩子绘画作品的标准化,孩子的艺术作品本就没有什么评判的标准。每个孩子想象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作品仅仅是孩子运用绘画工具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进行记录下来。还有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对于第一个孩子的作品评价较为简单,只是说线条流畅,画面整洁之类“格式评语”,较为单一。
(三)幼儿绘画能力存在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