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对大班老师访谈后得知每个大班幼儿人数都达到50个以上。班级幼儿人数多,每个孩子绘画能力都不一样。这个问题不仅我在大专实习的时候碰见过
笔者在对大班老师访谈后得知每个大班幼儿人数都达到50个以上。班级幼儿人数多,每个孩子绘画能力都不一样。这个问题不仅我在大专实习的时候碰见过,而且在本科第一年见习和第二年实习时候都分别碰见过。
【案例二】某节大班美术课教师巡视孩子作画的时候看到一个幼儿画面整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也很有新意。就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并给予表扬。看到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作品就撇撇嘴,摇摇头。我问教师怎么了时,教师回答:“没办法,孩子太多,一会儿还有其他活动,一个一个辅导不过来。”
通过案例二我们发现,幼儿多,活动时间少,教师不能针对每个孩子提出指导性建议。大班幼儿作画阶段属于图式期,表现的人或物基本都是正面的,对于色彩的适用范围也跟幼儿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有关。王彩凤主编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于5-6岁(大班)幼儿绘画目标规定“幼儿学会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4] 班里每个孩子绘画能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但有些孩子发展的慢一点,就达不到这个目标,这样在教师教学中就出现孩子绘画水平个体差异等现象,这样在教师巡视时要对幼儿作品提出针对性较强引导建议。
(四)园所过分要求幼儿作品
现在幼儿园多数组织家长观摩活动,园所规定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班里的一个环境创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家长对幼儿作品进行欣赏,也是一个新颖的展示幼儿作品的一个方式。因为需要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就会在绘画过程中要求幼儿作品统一性和标准性。
【案例四】某节大班美术活动中当教师巡视幼儿作画时,教师看到一个孩子的画,拿起画就问:你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乌漆抹黑的,线都是歪的,圆也是扁的,黑板上是怎么画的你没看明白吗?山应该画到哪,河水画到哪,大树画到哪,太阳在左边还是右边,远处的小,近处的大,我开始的时候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是怎么回事,照着黑板画都能画成这样。去,重新拿纸画去。
在案例四中教师拿范画当做一个标准,让幼儿照着样版布局绘画,然而幼儿技巧还没有达到教师要的那种标准,教师就批评孩子,觉得自己只要讲过,孩子再参照黑板上的范画就可以画的很标准。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改革为幼儿美术教育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尊重幼儿的审美情绪和情感;重体验创作的过程;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不应过分要求孩子作画的标准化和技巧性,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