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指游戏的应用现状(3)

2.国外关于手指游戏的文献研究 通过ERC-EBSCO教育学数据库精确文献搜索“Finger game”,仅发现共有17篇文献。再通过进一步的题目及摘要内容的详读,发现


2.国外关于手指游戏的文献研究

通过ERC-EBSCO教育学数据库精确文献搜索“Finger game”,仅发现共有17篇文献。再通过进一步的题目及摘要内容的详读,发现关于手指游戏的相关文献仅占2篇,但其中涉及的手指游戏并非专门性研究,而只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去更好的鼓励学生乃至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和坚持性。

手指游戏能培养幼儿专注力及目的性上,如在Soholt, Polli(2015)写到可以通过手指游戏、群唱等方式来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养成专注而有目的地工作。

手指游戏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如:在Currier, Michael E.(1972)写到课堂游戏可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揭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信息的功能。而手指游戏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游戏来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

通过ERC-BSCO教育学全文数据库精确文献搜索“Finger play”,仅发现共有35篇,同样涉及的手指游戏的专门性研究可谓是不见踪迹,而除去非手指游戏的相关文献外,剩余的文献仅从肯定手指游戏的价值以及将其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去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育。

例如:在Honig, Alice Sterling(1999)认为家长及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手指游戏、创造押韵的可能等引导幼儿成为语言的爱好者和成为语言学习者。

以上文献大多关注手指游戏的价值意义、运用策略指导及具体玩法介绍等一个或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研究类型大部分属于举例实证研究。但是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三个方面的缺陷:

一、关于手指游戏的研究以经验总结性的偏多,但没有相关实证性数据支撑,偏学术性。

二、手指游戏的研究内容以其独特价值与意义为主,对于手指游戏现存的缺陷以及实施困难、影响因素和人们的认知情况等都少有研究。所以笔者将设计相关问卷从五个维度有针对性的就此开展调查。

三、关于手指游戏运用的方法大多数是举例实证研究法,其只能算是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支撑和依靠。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来辅助问卷法,对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也正是本研究着重要进行的。

综上所述,笔者将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这三种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调查,从而了解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使更多一线教师及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能了解和重视手指游戏起来,并充分发挥手指游戏对于幼儿的积极作用。

(三)手指游戏的概念界定

手指游戏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这一对象的概念定义有如下的解释。

在李沐明《幼儿教育词典》里关于手指游戏是这样定义的:“一种配合儿歌或歌曲节奏进行的手指表演游戏。活动不受人数限制,不需要玩具,简便易行。手指游戏不仅有助于训练手指机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而且能结合游戏进行语言、常识、计算、音乐、道德教育。”

吴静认为手指游戏的定义是:“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操作性游戏。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我们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做协调,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