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fth part: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the plug. Take "make the plug" as an example, absorb the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lesson example, through clever use of student imagination, expand the
The fifth part: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the plug. Take "make the plug" as an example, absorb the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lesson example, through clever use of student imagination, expand the poem content; through the joint reading of the frontier poetry, so that student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ier poem metho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Frontier poem; Instructional design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Ⅱ
目录-Ⅳ
一、边塞诗的特质-1
(一)边塞地域性-1
(二)政治性与社会性-1
(三)独特的艺术境界与美学特性-2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边塞诗编写情况分析-2(一)边塞诗在苏教版中的编写情况分析 --3(二)边塞诗在人教版中的编写情况分析-4
三、中学语文教材中边塞诗的文本研读-5
(一)《使至塞上》的文本研读--5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文本研读--6
(三)《燕歌行》的文本研读--7
四、中学语文教材中边塞诗优质课例分析-7
(一)《使至塞上》的优质课例分析--8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优质课例分析--9
(三)《燕歌行》的优质课例分析-10
五、《使至塞上》的创新教学设计--12
参考文献15
一 边塞诗的特质
对于边塞诗的界定,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主要有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边塞诗,“应该坚持时间上的无限制性(包括有边塞以来的整个古代社会)、地域上的全方位性(包括历代王朝的东南西北四境之地),题材上的与边事相关(而不应仅反映边塞战争或表现爱国思想)三方面。” 另一种是狭义的边塞诗概念,即对边塞诗的内涵有所限制,在地域上限制在边塞地区,即从长城一线向西北延伸到安西四镇这一广大的边塞地区;在时间上,边塞诗是盛唐特有的,不可上溯汉魏,更不能下延到宋元明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广义的边塞概念。边塞诗有着与其它诗体不同的特征,为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下面就对边塞诗的特质进行逐一分析。
(一)边塞地域性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它们都认同边塞诗必须在题材、时限、地域等方面与边塞相关,因此,与其它诗体相比,边塞诗最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边塞地域性,其具有与内地不同的边塞特色,而这主要表现在意象选择上。如玉门关、敦煌、瀚海、楼兰等边塞地名意象;以大漠、飞沙乱石、朔风、雪山等塞外景物构成的意象;以胡茄、箫鼓、战车、角弓、烽火等军用器物构成的意象;以霍去病、卫青、李广、张博望等英雄人物构成的意象,这些意象都充斥着别样的异域情调。如李白的《关山月》,仅在一首诗中便有“天山”、“玉门关”、“白登道”、“青海湾”等几个典型的边塞意象,构成了辽阔的边塞之景。即使是与内地诗歌相同的意象,边塞诗歌也具有别样的边塞地域特点。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描绘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在内地,五月应是夏季,而此时的“天山”却冰雪未融,描绘出塞上与内地不同的自然景观。更有岑参的“胡天八月即飞雪”,塞外的“八月的飞雪”凸显出边塞风光的苦寒特点。
(二)政治性与社会性
边塞是塞外设防之地,与战争紧密相关,而战争是用于解决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关涉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具有政治色彩和广泛的社会性,因此,与此相关的边塞诗“本是一种政治性、社会性很强的诗歌品种” 可以说,边塞诗属于政治诗,反映的是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爱国行为,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牵动到社会各个阶层。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就可指朝廷关心,用“春风不度”以刺君恩不及,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边塞诗虽与战争相关,但并不代表边塞诗就等于战争诗,根据上述所言,边塞诗必须取材于边塞,只有具有边塞地域性的诗歌才算是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