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融合地区贵州铜仁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考(3)

3.2.2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多民族文化资源 铜仁地区历史悠久, 先秦以后才有零零散散的有关史籍记载。铜仁原先被称作铜人, 传说是在元朝的时候


3.2.2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多民族文化资源

铜仁地区历史悠久, 先秦以后才有零零散散的有关史籍记载。铜仁原先被称作铜人, 传说是在元朝的时候,有人在铜岩潜水进入锦江江底,得铜人3尊。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明朝于永乐11年撤除了思州、思南宣慰司,在现今所在地设立了铜仁府、石阡府、思南府、乌罗府等4府,它们都隶属于由此而建立的贵州布政使司。明朝正统3年(公元1438年)废除了乌罗府,其大多并入了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 。

铜仁是一个有着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截至2011年全市的总人口为420万人,少数民族有28个,少数民族人口为全市总人口的68%;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 仡佬族的人口超过了一万人;铜仁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文化,其历史最远的有据可循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1980 年,考古学家们在铜仁市松桃县虎渡口考古发掘出了有2米厚堆集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遗址,并发掘出了石斧,以及具有纹路的陶片(绳与方格纹路)。据考证,武陵山区各地也先后发掘出了先秦时濮人生活的遗址, 土著先民与外来民族交融发展,发展为铜仁土家、苗、仡佬、侗等民族的祖先。

铜仁地区各民族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里, 流传下来了许许多多奇丽的风俗,浓浓淳朴的民族风情,如被赞为戏剧里的“活化石”的傩戏,早已名动国内外[3]。

3.3近年旅游产业发展数据

2015年,铜仁全年旅游业营业额达到240.18亿元,共迎接了旅客31000000人次,连续三年的旅游产业增速排到了全省前三名。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迎接了旅客19342700人次,旅游业营业额162.96亿元。2017年仅过年假日期间,全市迎接旅客43611000人次,与同期相比增长了55.8%,达成了旅游总收入2629000000元,与同期相比增长57.09%。铜仁市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4]。

3.4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成果

3.4.1实施互联网+,推进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贵州省是国家级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 铜仁地区在近几年的成长中着力加快加入 “云上贵州” 战略系统,依托贵州省的大数据资源,加快实施“互联网+旅游” 的战略进展,推进数据化旅游信息进程,加速打造“智慧旅游”。目前,铜仁市15个重点景区 “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也逐步完善 开启了“全域旅游铜仁”模式。如梵净山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风景名胜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都进行了大数据建设。景区在指挥大厅、数据中心、票务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wifi覆盖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大数据的应用,加速了铜仁市智能景区的构筑,使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2015年铜仁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周逸群烈士故居数字博物馆上线,“智慧梵净山”建设又取得一大进展,实现了全景虚拟游,并且可在线上预购票。此外,铜仁市正在探索 “大数据+现代山区特色且高效农业+旅游业”  融合开发的农村电商模式,促进村庄旅游、精准扶贫的成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