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压力源类型较多,其中未来职业选择与就业压力和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的压力最为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百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正面临着压
1.大学生压力源类型较多,其中未来职业选择与就业压力和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的压力最为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百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正面临着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力类型的种类越来越多样且新奇,感受也越来越明显。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性程度高,培育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具有相似性,而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更需要专业人才而不是普遍性人才,这一现象导致了就业竞争的加剧。让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不得不接受一种新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需要为进入社会提升能力,积累经验。这段时期是一个及其矛盾的自我纠结的时期。学习成绩的排名越靠前意味着在以后求职选择上、考研究生以及其他自我发展上更具有优势。而成绩不合格则意味着不仅会面临补考和留级的风险,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此外研究发现,对大学生构成严重影响的五大压力事件分别为感到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对职业选择感到迷茫、感到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的轻松自在和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感到忧虑。可见大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与就业压力和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的压力影响突出。如图1。
2.年级的差异导致了压力感知的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因为年级的不同,大学生对压力的感知不同。总体来说,大一学生承受的压力大于大四学生承受的压力大于大三学生承受的压力大于大二学生承受的压力。作为大学校园的新生群体,大一学生在面对新坏境与心理预期产生的矛盾,新的专业选择与今后学习任务的计划压力感知要比其他年级严重的多,达到偏重的程度。如图2。大四学生因为明确了自身工作的选择,就业压力相对于正处于就业迷茫期的大三学生来说要少。经过一年与同伴的相处,大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不同习惯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遭遇矛盾,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活的中期,度过了彼此的欣赏期,大二学生正处于审美疲劳期与摩擦期,面临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压力是最为严重的。
(三)压力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对于压力的影响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为负面影响。虽然它让人包袱感明显,紧张情绪突出,但是人体的自身是具有防御保护性质的,可以说是无害的。可见,压力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1) 快速应激反应
大脑在接收程度较低的外界压力应激时会分泌一种可以对神经提供营养的因子。这种因子经过化学反应可以增强大脑与神经元之间的“桥梁”。这种快速而已短暂的应激反应会暂时的提高个体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而能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解题速度和思维能力,也能在面对紧急和突发状况是临危不乱,很好的处理事情。
(2) 提高人体免疫力
短时期压力,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进入防御戒备的状态并产生超出本身人体所具有的调节免疫系统的白介素,进而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升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使应对压力者拥有乐观的态度和向上的进取心。此外,2012年国外的研究人员利用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小白鼠在人工营造的较为轻微的压力状态下,体内的防疫细胞数目发生了明显的增加。
(3)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频繁碰到压力大的状况时,能够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也加强了他们对于压力的控制力。避免大学生在面对危机时不知所措。大学生在大学中会经历很多等级和资格考试,当他们第一次遇到等级考试的时候可能会紧张或者有畏难情绪,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多,大学生对考试也就放松心态,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应试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