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提出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但是,江苏省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
近年来,江苏省提出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但是,江苏省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江苏省旅游发展现状,可以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贯彻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探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江苏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相应的构建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1 全域旅游概述
1.1 全域旅游的定义与内涵
在2015年8月的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2]。全域旅游明确了旅游业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地位,是一种以旅游业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1]。
全域旅游的重点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是以区域整体为基础,核心是以旅游产业为引导,在时空层次和产业链上合理高效优化资源配置,以旅游业来带动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创新理念。
从旅游目的地来说,改变之前单一的观光型传统旅游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全域”着手,合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通过有效的资源融合、丰富的旅游产业链、优质的旅游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合形成吸引旅游者的综合型区域空间。
从地理空间领域来说,全域旅游摒弃了之前以旅游资源划分的旧的旅游空间结构,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构建出以景区、服务区、生态体验区、旅游风景街区、旅游公交专线等旅游多层次系统,对于游客来说“处处是风景、处处皆可游”。
从旅游要素来说,全域旅游要改变以往的“吃、住、行、游、购、娱”单一的分散的六要素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模式,构建起“旅游+”开发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全域全行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乡村旅游,全域乡村旅游有其发展的先天优势。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地的风土人情为依托,以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目前正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从乡村文化创新、民宿文化增多的发展中,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2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1.2.1 首次提出(2015年8月—2015年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旅游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改革开放前出现的是小旅游的概念,90年代提出中旅游概念,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形式和旅游业态增多,旅游产品链丰富,我国旅游进入“大旅游”发展阶段。近几年出现全域旅游概念,不少学者也从“全景域”、“城旅一体”、“旅游全要素”等角度,提出了类似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并在各地区旅游规划中有所体现。2011年《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研究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借助“全域旅游”促进“全域城市化”,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3]。
全域旅游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提出来的。2015年8月,全域旅游工作会议研讨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颁布《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出了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的中远期目标,即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3年实现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序幕,指明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