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3)

3、研究地区概况 上海地处中国长江入海口。上海全市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至2016年上海市总人口数为2420万,是世界大都市之一。


3、研究地区概况

上海地处中国长江入海口。上海全市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至2016年上海市总人口数为2420万,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从上海市政府获悉,上海的人口规模开始缩减。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在收入方面,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万元,实际增长6.8%,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万元,实际增长6.7%;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城镇化率已经高达89%,位列全国第一。由于经济水平和城镇化的较快提高,人口集聚,基础设施和工业刺激了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地区生态环境会被城镇化改善和毁坏。同理,一个地区的城镇化会被区域生态环境约束和提升.外部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和压力导致上海生态平衡处于一个较为脆弱的状态,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加快城镇化的同时根据科学性原则,且基于交互耦合原理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 指标体系构建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魏后凯,2005)[33]。因此,为了科学揭示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系统间耦合协调关系程度,借鉴已有学者相关研究成果[7] (孜比布拉·司马义等,2011;崔木花,2015),同时结合上海情况,并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等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涵盖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的四方面的上海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共18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还有以自然要素集合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系统,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态、压力和响应三方面共9个具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