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2)

在生活方面,进入大学后是要住校生活的,然而有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是没有寄读经历的,以往从家到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到了大学,生活圈集中到了校园一


在生活方面,进入大学后是要住校生活的,然而有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是没有寄读经历的,以往从家到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到了大学,生活圈集中到了校园一个点上,生活起居全部自理,失去了家长“保姆式”保护,开始独立的生活,这对许多在温室成长下的学生显然是个问题,而这种落差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此外,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舍友,生活习惯、性格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在相处中产生摩擦,宿舍氛围以及舍友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学生的神经紧绷,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在面对诸如成绩不理想、朋友间的争吵、比赛失利、家庭变故给大学生带来的生活挫折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稳定。一些由于家长过度保护的学生,很少经历较大的挫折,乃至缺少独自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无计可施不知所措,这会导致他们烦恼、痛苦等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是不容小视的问题,大学吸纳了来自各地的人才,有来自农村也有来自城市,而从农村来的学生,走出了原本自己适应的相对封闭的农村环境,来到学校所在的城市,缤纷多彩的大学环境会使这类学生出现不适应,与城市学生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不同,会使农村学生的日常互动面临着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日常人际交往的障碍,如果调整不当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还是待走出社会的“半成品”,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还是缺乏经验,有些学生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他人敞开心扉,有些学生又迫切交友彰显自己的魅力,这很容易在交往中产生矛盾,以及自身情绪上的不稳定,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纠纷争吵,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上产生障碍,甚至会导致社交恐惧的情况。

在恋爱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恋爱现象较为普遍,所以恋爱问题也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困扰。一方面,大学以前家长与老师都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中,在恋爱问题缺少教育指导,学生进入大学后主要是靠自我摸索,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在恋爱中容易冲动,极易造成两性问题的心理困惑与障碍。

在网络方面,随着科技发展,手机电脑等科技设备越来越普遍,网络触手可及,网络上的千千世界,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吸引着大学生,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到想知道信息,另一方面沉溺网络就会引发社会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不在少数,沉迷网路会使学业荒废、成绩不佳及身心疲惫,吸收过多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会导致心理异常、自制力下降、焦虑暴躁、行为诡异的问题,更有甚者失去了与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求职和就业方面, 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第一个现实问题,这关系着以后他们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没有方向,这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突出,就业,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即将毕业,时间紧迫,急需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另一方面,父母养育多年,到了自己报答他们的时候,但是现实的社会压力却砸向了自己,高昂的房价、车价都难以承担,这不免让初入江湖的“小小鸟”陷入迷茫、焦虑。俗话说毕业就是失业,社会的竞争比考场的考试难得多,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峻,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对生活失去激情,导致抑郁等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生理因素

个人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性格的影响以及遗传的影响。“经学者研究发现:生理方面的问题在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也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2]比如孩子在母乳期因为母亲身体有疾病或者营养不良,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好的情绪,都对孩子的生理发育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脑神经质的不断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容易产生精神疾病。再如有少数大学生有着先天的生理缺陷,或后天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个性缺陷问题,而这些有着缺陷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心胸狭隘、脾气暴躁且容易冲动、性格孤僻内心等心理问题,渐渐地一种“我很失败、我不如其他人”的自卑感就会占据人格的上风,从而使这些大学生的心理成压力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十分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