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反应训练促进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个案研究(2)

从DSM-V中可以看出社交方面的问题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正是由于社交方面的问题,自闭症儿童很难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不会用恰当的


从DSM-V中可以看出社交方面的问题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正是由于社交方面的问题,自闭症儿童很难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不会用恰当的沟通行为与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3]。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方面存在者质的损伤是造成他们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与正常儿童相比,这些儿童沟通行为发展的较为缓慢,他们沟通行为的发展也存在缺陷。自闭症儿童对应用沟通行为缺少主动性,他们多表现出被动式反应,通常使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些沟通能力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的社会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这也使他们难以融入学校,社区。

对于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国外的探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效,有很多促进自闭症沟通行为的干预方法已经经过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验证。2009年9月,美国孤独症研究与治疗的权威机构孤独症国家中心发布的报告介绍了目前一些在科学研究中已证实的能够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教育性和行为性的治疗方法[4]。其中,关键反应训练已经被有足够数量、高科学质量的研究证明是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干预方法。关键反应训练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原理,在自然情境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它着重激发自闭症的主动发起能力和兴趣,对沟通、语言、游戏和社会行为都非常有效[5]。

1.2问题的提出

整理文献资料,研究者发现,我国已经开展了对于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干预研究,但是起步较国外晚,并且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国内常见的干预方法有语言治疗、辅助技术干预、图片交换系统、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等,但是使用的干预方法较国际上被证实过的干预方法少,而且国际上已经证实过的干预方法在我们国家本土化做的还不够,比如关键反应训练[6]。

国外对关键反应训练的研究中,Carter与Koegel运用该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语言领域干预时发现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行为发生了,并且增加了语句长度[7]。Koegel,Shoshan,与Mcnerney三位研究者采用关键反应训练对几名自闭症儿童干预,干预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当被试儿童得到感兴趣的图书比普通的图书,更容易发生主动行为;第一阶段结束后,研究者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显示被试儿童在经过自我主动教学后,他们会产生出更多、更新的主动行为[8]。国内研究中,胡晓毅和李丹等他们也对关键反应训练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主要的成果是对外关文献的翻译,大多数都是关于理论的研究,有关关键反应训练的实证研究很少;魏寿洪已经对自闭症儿童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他没有运用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进行干预研究[9];冯士轩运用那了关键反应训练对一自闭症儿童的主动社会互动行为进行了干预教学,干预之后该被试儿童的主动社交行为增加,并且得到维持效果[10]。国内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到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但是主要是介绍PRT的原则和操作方法等,研究者在知网中没有查到PRT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实证研究[11]。我国的研究者对于运用关键反应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干预训练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干预方案的建立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的研究。

研究者发现目前大多数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多是在家庭环境和控制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在自然的,非控制条件下的学校课堂教学环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而且目前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干预训练很少涉及到儿童由于动机自发引起的沟通行为。有研究结论说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是可以通过干预治疗,得到提高的。关键反应训练强调在自然环境下,根据儿童的兴趣自己选择的物品为出发点进行干预,来促使儿童发起主动沟通,让自闭症儿童提高沟通能力,并逐渐发展社交技能,最终能够参与社会生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