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个案研究,验证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促进作用,为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康复治疗,以及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核
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个案研究,验证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促进作用,为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康复治疗,以及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提出合适的建议。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理论方面,国内关于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沟通能力的影响这一方面研究较少,范围比较小,主要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少。本实验在一些研究者结论的基础上,采用PRT技术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教学,进一步为PRT技术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提供实证依据;可以进一步丰富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训练的理论依据和体系,并且本研究通过个案实证可以增加实证研究的资料,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3.2实践意义
实践方面,在国外,关键反应训练在对自闭症儿童干预中已得到很多的应用。但在国内关键反应训练总体还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本研究,国内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干预的模式可以得到丰富,为自闭症儿童、家长以及一些机构和特殊学校带来新的展望。家长、机构人员和教师等可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教学。
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2.1.1研究目的
本实验需要选取一名符合条件的自闭症男童作为被试,主要探究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为:运用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后,该儿童主动沟通行为会得到增加,并且可以维持。
2.1.2研究构架
本实验是以儿童兴趣所选择的零食引发孩子言语发起所创设的不同的情境,运用关键反应技术的原则和策略对儿童进行主动沟通行为的教学,研究框架图如图2.1.2。
图2.1.2
2.1.3变量
1、自变量:
①被试喜欢的零食
②为引发孩子言语发起所创设的不同的情境
2、因变量:
①“主动提问”行为
②“主动要求”行为
3、控制变量
①训练者:训练者就是研究者,工作是设计、实施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过程,收集处理与分析数据。
②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不接受其他之前未接受过的个别训练。
③教学的自然环境:选取学校教室为干预地点,之后不做任何改动。
④干预的的时间:本研究干预个案的时间为个案在特殊学校上学的时间(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中午)。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对象
2.2.1.1被试的选取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本研究进行所需条件等因素的考虑,本研究采用立意取样的方式来选择研究对象。本实验中被试所需要的条件为:1.经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儿童;2.有一定的言语能力;3.患有社交障碍,但不患有其他严重生理障碍;4.家长或教师等人同意研究者的研究,并配合研究。
2.2.1.2被试基本资料
表2-1 被试基本资料表
姓名 小Y 性别 男
年龄 7岁 确诊时间 2岁
韦氏智力量表 语言IQ 操作IQ 总IQ
50 42 小于50
家庭基本情况 和父亲、母亲、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家人对其非常关心。
出生史 无意外情况。
性格特征 性格温顺,不与人争抢,但是别人拿走他喜欢的东西会表现出不情愿。
饮食习惯 喜欢喝牛奶,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不喜欢喝水、喜欢吃零食(饼干,面包)、喜欢吃香蕉,不怎么喜欢其他水。
兴趣爱好 喜欢听音乐(节奏感强的歌曲)、弹琴(仅按键);喜欢卡通小汽车、卡通小火车等玩具。
言语能力 看到自己认识或者熟悉、感兴趣的图片、物品或者是数字会叫出名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对一些简单的词语、图片的含义能够理解,言语模仿能力强;与不熟悉的人无主动沟通行为,和教师或家长会有主动沟通行为,但主动沟通行为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