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二是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二是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角色,戴上头套,进入《娃娃家》,开始准备游戏。
二是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活动过程
游戏名称:娃娃家
游戏时间:30分钟
场地安排:洛阳市X幼儿园*中班室内
所需资源:场景设置、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自制小衣服等
游戏流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让幼儿讲一讲家中都有谁,爸爸妈妈平时都会干什么,而且教师对游戏进行整体设计,确定娃娃家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深层次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娃娃家活动各个场景,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性属性。如场景一幼儿通过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来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场景二幼儿通过交换物品来培养其沟通与分享能力,场景三幼儿通过协商照顾生病的宝宝来培养其解决问题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2.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适时引导
幼儿自由活动,自己决定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等,突出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当出现问题时,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推动游戏发展,突出了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在场景一中,“主人”和“客人”不小心碰了头,在老师引导下,都争着说“对不起,撞疼了吧,我看看?”,“没关系,不疼的!”在场景二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相互交换的方式帮助幼儿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并让幼儿认识到自己不礼貌的争执行为,并相互道歉。在场景三中,宝宝生病了,幼儿们想到了去药店买药,却都争着要去,游戏场面一时陷入混乱,这时教师说“你们都出去买药了,那生病的宝宝由谁照顾呢?”提醒幼儿要分工明确。
3.游戏结束,幼儿交流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评价。教师首先让幼儿逐个对自己扮演角色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幼儿试着总结出自己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点介绍和其他幼儿交流、合作、分享的情况。然后,教师从客观的角度,对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幼儿的积极表现进行鼓励,如关心、照顾生病的宝宝等,同时也指出幼儿欠妥之处,如抢着去买药,没有人照顾宝宝等。
(五)教师介入
1.教师观察
一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言语是否得体。
二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三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沟通交流、分享合作等社会性体现。
2.教师评价
一是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是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三是对于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评价。
四是对如何改进幼儿在娃娃家中的社会性行为给出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