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三个要素才可以定义谎言:第一、言语的真实性;第二、说谎者的信念;第三、说谎者的意图 。 我国的心理学者骆风对说谎的定义的看
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三个要素才可以定义谎言:第一、言语的真实性;第二、说谎者的信念;第三、说谎者的意图 。
我国的心理学者骆风对说谎的定义的看法是,说谎就是故意不讲真话,并且这不是一种诚实的行为。陈会昌认为,在道德意义上,“谎话”是一种故意强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的不真实的话语。他认为,说谎是出于某种不道德的意图。所以,这虽然是出于故意,但它能给他人带来益处或使别人免于伤害的不真实的话都不算是谎话。由此看出,我国的心理学家对说谎的概念进行定义时是从道德意义的角度出发,把道德放在判断是否说谎的制高点。
1. 2儿童说谎
儿童“说谎”包括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儿童的说谎行为,二是儿童对于说谎行为的认知。1930年,皮亚杰研究了儿童的说谎概念的发展及其道德判断,并且他最早给儿童说谎下了定义。他认为6岁以下儿童尚并没有考虑意图的本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 ,10~11 岁的儿童只有故意的谎言才会被认定为说谎,就是任何“故意的错误陈述都是谎言” 。
1.3利己谎
根据不同的标准,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前,公认的谎言分类是J.M.Kaplan从动机角度将谎言划分为白谎与黑谎。白谎是为避免伤害他人或取悦他人而说的假话,称为利他的谎言。黑谎是为隐藏错误或避免由于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而说的假话,称为利己的谎言。 当然利己谎言的定义还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为自己的利益而说假话的谎言等。
2.研究背景
2.1小学儿童成长的社会需要
小学儿童就像清晨七八点钟的初升太阳,生气满满。小学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德育教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尤其是老人一辈的溺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缺少爱心的不良性格。说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行为,其中小学儿童说谎行为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而且小学期是个体转向成人期的关键时期,是个体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保持的时期,学校、家庭的引导作用更显重要。此外,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几乎完全更加重视才智教育,而轻视品德教育。因此,了解小学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为自己利益说谎的发展现状,可以给德育教育提供新的视点和角度。
2.2研究小学儿童利己谎发展的积极意义
说谎研究对象大部分的都是以学龄前儿童为被试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小学儿童,尤其是对小学儿童为自己利益说谎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可以补充这一方面的空缺,提供经验,丰富其理论,为进一步了解小学儿童利己谎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
本研究能发现小学儿童利己谎随年龄增长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寻求积极有效的德育干预措施,以完善德育工作,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提供一点积极的参考价值,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小学阶段是一切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小学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诚信的培养、人格的健全都是需要重视的。
3.国内外对小学儿童说谎现状的研究综述
对于儿童说谎的研究是近二十年以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的心理学者和教育学家都对说谎行为的研究十分感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切入点去探讨说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