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LS某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3)

之后,再由本人基于AHP-LS(层次分析法结合风险矩阵法)研究风险的权重问题对企业进行风险再评估。该风险评估方案为本人在学习本科知识内容、参考相


之后,再由本人基于AHP-LS(层次分析法结合风险矩阵法)研究风险的权重问题对企业进行风险再评估。该风险评估方案为本人在学习本科知识内容、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后所整合。

论文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介绍;

2、基于AHP-LS研究风险权重方法介绍;

3、应用三种方案对同一家企业进行风险辨识、评估;

4、分析说明三种方案的适用性。

2 风险分级管控

图3.1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

上图3.1为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流程,本文核心内容为风险分级管控,故只介绍介绍风险分级管控的操作流程。

1.成立工作组。一般地,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是以企业自主开展为主,并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工作组,按照下述基本步骤实施,并形成书面报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安全风险较高的企业,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自主开展有困难的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指导。

2.实施培训。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最终保留培训记录。

3.资料收集。企业在开展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前,应收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的安全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组织框架图;

——岗位清单,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列单)

——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外协或外包等相关信息;

——原材、辅材、过程、成品物料清单;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档案;

——风险辨识评估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

——应急预案文本;

——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在用安全检查表;

——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卫生“三同时”资料;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等外部评价报告;

——年度职业病体检报告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日常监测与检测资料等;

——构建筑物防雷周期性检测;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及同行、同类型企业事故案例。

4.单元划分、理清作业活动及主要设备设施清单。首先,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施的不同,划分作业单元,编制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内容包括厂址、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其次,作业单元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风险辨识、确认风险点。推荐安全检查表(SCL)、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风险辨识方法,组织全体员工参与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因素,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充分考虑人、物、环境、管理四种不安全因素。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6.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等级。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必要时,宜根据评估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应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应采用定量风险分析(QRA);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建议采用道化学(DOW);无特殊危险性的,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或者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