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质量管理是不能被忽略的,必须掌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质量管理是不能被忽略的,必须掌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以及工作的程序,从工作程序入手,合理的管理质量。对施工阶段质量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充分了解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通过对这些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进行关键的分析。

建筑工程产品有着大体积、施工时间长、投资金额大的特点,所以每一步的误差都会导致将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要严格管理每一步的质量,走好每一步关键环节,而且要做到未雨绸缪,才可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这才是建筑物最根本的意义。

本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对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让每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及企业时刻加强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首要目标,从而为国民提供更好的、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1.3.2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其次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例如PDCA循环管理体系、零缺陷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人、材料、机械、环境、方法五大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筑质量控制的对策,且采用三阶段控制的方式来对工程在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结合案例分析各个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准备、过程、验收阶段进行控制分析,最后总结结论,提出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未来的展望。

1.3.3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及信息,结合理论,在案例中进行理论验证,且在资料分析上依据多重证据来加以证实。并对文献的参考及分析,更全面地掌握要研究的问题,且能得到更多的比较资料,在对国内外的有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成果上,形成对事实的科学客观地认识。 

2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2.1 PDCA循环管理体系

PDCA循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修哈特博士提出,后由戴明博士推广,所以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PDCA由Plan、Do、Check、Action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把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置[13]。如图2.1所示:

图2.1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1) 计划阶段

P阶段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施工前的计划阶段,该阶段中主要是明确质量、安全以及管理责任的目标,就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确定,使得之后的工作按照标准化的目标进行。

(2) 实施阶段

D阶段,其主要就是依据P阶段所明确的规定和目标,按照计划和标准来实施工作,这一阶段施工工作不仅要按照规定作业,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环境的监管。除了施工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相关安全作业的宣传,以及现场事故的紧急组织与处理。

(3) 检查阶段

C阶段,该阶段是核查所制定的规范和目标所实行的效果;其次检查材料以及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发现不满足规定的立即整改,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检查,不放过每一个项目,并从中找出有问题的部分,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处理相关问题,从而降低每一步操作的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和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处置阶段

A阶段作为质量管理的关键阶段,该阶段是对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及处理,并对做的好给与肯定,归纳出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标准,做的不好的吸取教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商定拟出解决办法,防止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这一阶段的重点就在于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不断累积经验和教训,不断的从中学习和进步,使得质量控制及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