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美景,不仅是“河,桥,人”的风景,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许多文人留下了他们即兴的诗歌,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他们游历江南时的独特
江南水乡的美景,不仅是“河,桥,人”的风景,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许多文人留下了他们即兴的诗歌,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他们游历江南时的独特经历。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所描述的江南滨水空间,日出之花如火如红,春色如河碧绿。这些语句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与江南古镇所独有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喜爱之情。除了古诗外,还有许多关于江南古镇滨水的文章,如余秋雨先生的著作《江南小镇》中,女人在桥头堡上洗东西, 河上的低而宽的石板可以坐下来躺下,老人们用平静的面孔看着过往的船只。它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古镇滨水空间中人们的宁静祥和的生活。虽然诗歌和文字不能充分描述滨水的景色,但文学作品的意境确实可以突出其街巷的特色,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后人的品读,古镇的独特景观在时代变迁中得以被保留被人们所熟知 。
再者江南民间一向有“耕读传家”的风气 ,古今名人辈出为其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如同一个良性循环一般塑造了一种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优良风气。又因为明清时期“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以及宋代开始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进一步加强了其文化底蕴的建设。
在翻阅朱家角相关历史书籍时,无意翻到吴玉泉先生所写的《珠溪素描》,作为当时朱家角贸易中的大户人家,在经商处事之中留给了后人十六字的家训。主要表达:1.主张读书,无论男女,也因此在吴氏家族中出了许多“贡生”及民国后的大学生;2.诚信为本,许是贸易起家,在经济风浪中吴氏家族对于信誉和荣誉之间的抉择选择了前者;3.勤劳,在吴氏家族经营米行之初,在偏远的沈巷运米,为的是靠的是十分之一的地区差价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