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实习的幼儿园是一所以传统吴山文化为园本课程的幼儿园,该园统一使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 学开发的“建构教材”,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幼儿的
笔者实习的幼儿园是一所以传统吴山文化为园本课程的幼儿园,该园统一使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 学开发的“建构教材”,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弥补统一教材的不足,该园根据所处地理 位置优势,开发了具有其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该园实施园本课程已有 7 年,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中, 总结出了一套系统较完备的园本课程体系,并且一直组织教师进行园本调研及成果分享,提升教师教学 工作能力和推进园本课程教材完善,已经达到了自主开发建构课程的高度。
扇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扇子具有丰富的种类、艺术形态、实用价值等,这些都可作为待挖 掘的内容纳入到园本课程活动中。笔者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发现本班教师在开展以扇文化为主题的课程 时,预设了一套涵盖各个领域的的主题活动,同时也有及时根据幼儿的思考和发现生成的新的研究活 动。我在观察教师教的过程和幼儿学的过程中发现,在进行扇文化园本主题活动时,幼儿的积极性、参 与度都要比在以往活动中高,并且教师也在为如何将园本课程更好地在幼儿身上实施更加积极地探究和 思考,我觉得将扇文化等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比如对传统幼儿教 育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幼儿教师从被动执行教学任务变为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也 促进了园本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坚定了我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3
(二)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该幼儿园地处清河坊历史街区附近,而清河坊是一个集“历史性、文化性、观赏性、商业性”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并且形成了七大特色:药文化特色(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中药博物馆等),茶 文化特色(太极茶道、古青茶楼等),扇文化特色(王星记扇子铺、“扇来善往”扇子铺)、饮食文化 特色(定胜糕、葱包烩等杭州传统小吃以及其他各地传统小吃),古玩艺术(古董、瓷器、玉雕等),
市井民俗特色(老作坊、手工艺、杂耍等),文化古迹特色(鼓楼、古井、老城墙、胡雪岩故居等)。 该园挖掘了其中具有“真”、“善”、“美”的教育资源,考虑到其可操作性,生成了多个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传统吴山文化园本课程主题活动。 笔者以所在实习班级园本主题——“扇子之旅”作为一个小小的切入点,观察记录了此次园本主题活动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发现诸多可供大家学习参考之处,便从以扇文化为例的传统文化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和成果的研究出发,设计了此次研究课题,为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 验。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受特定文化类型的价值体系制约,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 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 和思想要素, 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貌、社会习俗等深层文化方面的思想和 行为方式上的习惯。4在这里指的是以吴山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吴山海拔 74 米,景区内的古树清泉、奇 岩怪石、名人古迹等雅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吴山文化。吴山集中展现了杭州人的市井生活、见证了杭州从 吴越到南宋繁荣兴衰历史,反映了吴山地区从历史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样式。本研究着眼于以吴山文化为 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吴山周边的太庙、鼓楼、河坊街、胡庆余堂、扇子铺、南宋御街等具有 鲜明特征的传统文化,是该园园本主题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 园本课程建设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种具有幼儿园教育特色,也符合幼儿园教育特点的课程形式建设。我国幼儿园课 程的权利主体和开发主体都是幼儿园,即以幼儿园为 “本位”。1而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要始终围绕着幼 儿进行。该园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幼儿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 贴近真实生活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交往互动,促进幼儿全面、个性、主动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