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2)

(一)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内容 幼儿进餐习惯的内容较为广泛,笔者参照了万钫、谢丽萍有关幼儿进餐习惯的观点,将小班进餐习惯的内容总结为以


(一)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内容

幼儿进餐习惯的内容较为广泛,笔者参照了万钫、谢丽萍有关幼儿进餐习惯的观点,将小班进餐习惯的内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餐前准备:双手搬起小椅子并轻放在桌前;洗好小手轻轻走到桌旁;轻拉小椅子,稳稳坐进去,不摇晃身体,准备好进餐。

2.进餐:能正确使用餐具,并能够独立进餐;用餐的过程中不大声说话,不东张西望,不做与进餐无关的事情;愿意接受各类食物,不挑食、偏食、剩饭;具有良好的用餐礼貌,比如在咀嚼食物以及喝汤的时候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以免影响到他人,在夹菜的时候不能在碗里或盘子里挑来挑去,不能用手去抓饭菜;骨头、菜渣和剩饭,要放入垃圾盘中;汤水被打翻,要及时避让,不要弄脏衣服,再取来工具清理现场;需要添菜或添饭,要先经过老师或家长同意,自己服务自己干;饭菜要吃完,然后去喝汤,干湿搭配。

3.餐后:进餐结束后,先站起身来,把椅子摆放好,再慢行将餐盘送到指定的位置;倒剩菜和剩饭时,用勺子轻轻刮,然后把盘子叠整齐,勺子也放到指定的位置;餐后要认真漱口;拿一块小毛巾,一面用来擦嘴巴,翻过一面擦擦脸。

(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教育价值

1.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利于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小班幼儿入园后,基本处于无秩序的状态,此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既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随着小班幼儿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主动做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让他们自己盛饭、自己整理餐具,可以促进幼儿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形成独立的品质。

3.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利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班集体在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形成合理的进餐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园班级建立班级常规,从而对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帮助。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有研究在幼儿进餐习惯的内容、存在的进餐问题、进餐习惯培养意义和培养现状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就。但是已有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国内外已有研究关于幼儿进餐问题现状都是从餐前和进餐过程两个方面来研究的,而未关注到存在于进餐后的以下问题:

(1)幼儿进餐结束后未将椅子摆放好就离开自己的位置;

(2)幼儿拿着餐盘跑步到放置餐盘的地方;

(3)不能将餐具分类放到指定的位置;

(4)饭后不及时漱口和洗手;

2.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贯穿于餐前、餐中和餐后三个环节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要求。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在这个阶段重视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不可或缺的。已有研究中关于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策略基本上都是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但是,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提到的方法也有不足之处,现指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