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漂移下的教师学习

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论,从纵向角度来看,师范生培养机制应不断提高师范实践课程的比重,师范类高校应给予更多机会去组织学生到达实习学校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技能训练以及教育研究


摘    要:“学术漂移”所引发的重学术倾向对于当前的教师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教师学习问题一直都是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关注重点。针对“学术漂移”下的教师学习问题,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统一是问题解决的方向。本文将简述“学术漂移”的概念及历史发展并从此视角探讨如何更有效提高教师学习。

The academic bias caused by “academic drift” has had some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teacher learning. Moreover, teachers' learning problem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chers' education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teacher learning under the "academic drift," the un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heorie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the direction of problem solving.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drift" and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will discuss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er learning.

关键词:学术漂移; 教师学习

Keyword: academic drift; teacher learning

目    录

一、“学术漂移”的提出和历史发展(4)

(一)“学术漂移”的提出与概念界定(4)

(二)“学术漂移”的历史发展(4)

二、“学术漂移”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困境及对其的双重影响解读(5)

(一)“学术漂移”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困境(5)

1.“学术漂移”下的师范生及新入职教师学习问题(5)

2.“学术漂移”下的资历较深的教师学习问题(6)

(二)“学术漂移”对教师学习带来的双重影响(6)

三、实践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的理论假设(7)

(一)概念转换——外显到内隐(7)

(二)教师实践情境多样性的现实需求(7)

(三)新课程改革的推动(8)

四、基于该视角下教师学习的合理性策略(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学术漂移的提出与历史发展

(一)学术漂移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在学术界中,“学术漂移”算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1923年,哈特(Hart)指出:“社会公众在看待孩子受教育的问题时,总是受‘学术漂移’思想影响。”学术漂移第一次作为整体术语出现在这篇文章中,体现了技术教育中出现的学术化倾向。

随着教育领域地不断拓展,“学术漂移”的现象也不断地在高等教育机构凸显。1972年,伯吉斯(Burgels)在《高等教育原型》的书中对“学术漂移”给予了现象性的阐释:“纵观高等教育100年的发展历史,学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单个高等教育机构要向前发展,拥有自己的地位,方法在于远离技术学院传统,向学术型转移。” 同时,伯吉斯也概括出了高等教育学术漂移的本质,即“重学术”而“轻技术”。两年后,伯吉斯和普拉特(Pratt)两人又对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明确地阐释了学术漂移的概念:“我们有理由怀疑,专门建立与大学不同的技术学院的初衷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慢慢淹没,技术学院越来越渴望升格为大学,并越来越多地类似于大学机构。”

无独有偶,1983年,从比较的角度,克拉克(Clark)论述了学术漂移的存在问题,总结了美国高等教育三四十多年学术漂移的主要形式:公立四年制学院教师远离教学型的低端角色,而集中精力为本科层次的职业作准备,学院也努力朝大学看齐。

毋容置疑,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学术漂移”这个概念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即使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研究者依然在研究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学术漂移问题。这个术语描绘了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开展专业教育的专门学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的一段时间内发展的现象,其最主要表现就是有的专业学院整合到综合性大学中去,或者自己发展为综合性大学。[5]换句话说,“学术漂移”就是从实践取向转向了学术取向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