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研究(2)

(一)家庭教育的缺乏或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意义上来看,小学生的教育压力的加重似乎并不正常。作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一直是人们眼中


(一)家庭教育的缺乏或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意义上来看,小学生的教育压力的加重似乎并不正常。作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一直是人们眼中学生压力的代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强度的应试学习方式虽被人诟病,然而以考试成绩定高下、定升进的升学方式却没有改变,这就使得很多学习压力被分散到了整个的学生阶段中去。加之我国地广人稠,人口密度大,教育资源有限,受教育程度在现阶段又与将来的收入水平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对优势教育资源的争夺就显得非常激烈。各重点高中集中了很多名师、优师,占据教学高地,与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对接优势明显。而重点高中由于各地方的名牌初中、实验中学衔接紧密,为了能够抢占到这些优势中学的名额,小学自然就成了争夺优势教育资源的第一站,更有甚者,部分家长把这第一站已经提前到了幼儿教育阶段。相对而言,进入初中、高中以后,学生的差距会被更大的拉开,因此,在小学阶段,不论是否是重点、名牌小学,学生家长都希望能够通过努力为孩子在未来学习阶段中提升竞争优势打好基础。

然而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很落后的,教育真正的普及时间并不算长,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很大,加之早期我国很多地方的基础教育并不正规,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因此,很多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很难给予孩子正确的课业指导。另外,多数家长与孩子的年龄差距达20多岁甚至更大,这期间中国的教育改革步伐不可谓小,教材的更新,知识内容的更新,同学年阶段知识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很多小学生的教材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并不容易,特别是还要去深入理解以指导孩子,就更有点为难了。即使是那些受过较高教育的家长,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之下,工作强度大,家庭事务多,可能也无暇去太多的顾及孩子的学业辅导。而现在多数小学又都要求家长辅导孩子课外作业,这就使得很多家长不得不寻求帮助。家长花钱,把孩子托付给教育机构或者家教,不仅孩子得到的辅导有质量保障,也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促使家长乐于为孩子寻找补习班、补习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促使一部分小学教师投身有偿补课之列的一个重要动因。甚至有些时候,是学生家长主动请老师去帮助辅导孩子,原本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实现的学生教育模式变成了家长和教师通过利益交换的补习模式。

(二)部分教师对于更高收入的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基本的温饱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如炫富、拜金等也开始有所膨胀。这些社会风气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教师群体。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成本增加,很多时候一些教师不得不寻求正常工资以外的收入来补充资金缺口。对于一些年轻的、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小学教师而言,一些男性青年小学教师还面临着结婚的压力,特别是当下社会,婚姻风气并不是太好,“丈母娘经济”,婚房、车、彩礼、婚礼等消费负担非常重。对于一些本身家庭并不是很好的教师来说,仅靠固定的工资收入很难实现结婚的愿望。再加之一些小学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除了女性可能考虑穿衣打扮的开销之外,朋友之间的交际的消费、希望补偿父母的辛苦付出、补贴家用的心理等,都实实在在的加重了青年小学教师群体的生活负担。这些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其隐秘性和社会争议性较大而被忽略,甚至不被考虑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人甚至认为因为这些现象属于不正常的社会发展因素,因此并不能作为证明小学教师收入结构不合理的证据。这种言论本身其实是在逃避责任、忽视问题。又如一些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需要考虑子女教育的花费,乃至于子女婚姻的花费等。这些生活问题是促成部分小学教师追求更高收入的最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