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杭州市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机构的临床医生、临床护士、行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杭州市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机构的临床医生、临床护士、行政管理人员、养老机构人员等人员。依据Kendall的样本含量计算原则,取样本含量为问卷条目数数(42)的10倍,考虑到不合作情况,增加样本含量的10%,最终确定本次研究对象为杭州市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各一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2个,养老卫生机构中的450名健康服务工作人员(工作>6个月),问卷回收422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对于当今临终关怀的研究,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故本人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医学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站以“健康服务”、“临终关怀”、“认知”、“态度”、””“Hospice care”和“End-of-life care”等为关键词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章,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和论著等,对选取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整理,从而对国内外临终关怀的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2.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自制的“健康服务相关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① 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类别、月收入、宗教信仰等内容,综合了解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构成情况。
② 第二部分:调查对象的一般认知情况。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临终关怀的知晓情况及途径、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意愿及原因、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态度及原因、临终关怀进行地点倾向、对政府临终关怀宣传工作的评价等。
③ 第三部分:调查对象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是借鉴2007年邹敏翻译的PCQN中文版量表,修改设计而成。主要包括临终关怀基本知识(1、2、3、4、5、6、7)和临终关怀疼痛控制基本知识(8,9,10)两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是”、“否”和“不知道”3 个选项,“是”计 1 分、“否”或“不知道”计 0分;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整个问卷满分为 10 分,最终得分为10 题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说明临终关怀知识掌握越好,得分越低则越差。
④ 第四部分:调查对象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情况。主要包括对临终关怀伦理道德的态度(1、12)、对临终关怀职责和角色的态度(2、3、5、6、7)、对实施临终关怀的有效性(4、10、11)的态度、对临终关怀医患关系的态度(8、9)四个维度,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中立”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其中有8个条目正向计分,4个条目反向计分。
2.2.3 数理分析方法
对现场调查回收资料进行统一编码,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录入及较对,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分析方法有:①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库德—理查逊系数和克朗巴哈α系数检验量表的内容信度,采用因子分析检验结构效度。②描述性分析:对分类变量采取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对连续性变量,当其分布呈正态时采取平均值及标准差进行描述;当分布为偏态时,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对其进行描述。③单因素分析:如数据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不同人口学特征间健康服务相关人员知识与态度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数据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非参数检验。④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杭州市健康服务相关人员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和密切程度。⑤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控制人口学特征后,以临终关怀认知以及知识的不同维度为自变量,临终关怀态度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分析临终关怀知识的各维度对临终关怀态度各维度的得分的影响,进而得出影响临终关怀态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