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峰会对杭州市旅游形象影响研究基于旅游者的认知评价分析 (2)

本文主要以杭州G20峰会后重游杭州的旅游者的认知评价分析为基础,研究杭州G20峰会对杭州旅游形象影响程度变化。本文分析G20峰会是否对杭州市旅游形象


本文主要以杭州G20峰会后重游杭州的旅游者的认知评价分析为基础,研究杭州G20峰会对杭州旅游形象影响程度变化。本文分析G20峰会是否对杭州市旅游形象三方面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大小,以更好地挖掘举办地的旅游资源、重塑良好旅游形象,为今后举办地及其他省市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借鉴。

二、概述

(一)杭州G20峰会简介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它旨在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G20峰会有着巨大影响力,从峰会举办至今,全球经济热点都在峰会上产生,连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都在G20峰会上诞生。2008年是经济危机大爆发的一年,各国首脑、经济学专家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自发组织的二十国集团在美国的华盛顿进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探讨,这就是第一次峰会的诞生。对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应对提供了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G20峰会在世界经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经济复苏与增长提供方向与对策,增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且可提升举办国家以及举办地区的世界影响力及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等。所以,各个国家也是争先恐后的申请举办G20峰会。

2016年9月4日到5日第11次G20峰会在我国杭州市成功举办,它是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积极探讨应对国际经济问题。这是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意义的一次大会。这也是中国这几年来举办过的级别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国际峰会。它不但带动了全球的旅游经济复苏,而且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带动填入了新的动力。比如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如通讯系统、旅游交通,最值得一提的是为G20峰会而建的的主会场,坐落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成为杭州最大的会展中心,成为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的主平台。与之相关的会场、酒店、景区等成为了新一批的旅游吸引物,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中的“G20峰会体验馆”、素有“日月同辉”之称的“大金球”杭州洲际酒店和杭州大剧院以及西湖的音乐喷泉等等。另外,G20峰会后峰会举办期间的国宴菜,也使杭帮菜成为旅游者来杭州旅游必吃的菜品。峰会开幕当晚,杭州为G20杭州的各国来宾献上一道文艺大餐,杭州西湖《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此次演出使杭州西湖景区再一次享誉世界。峰会期间一系列的旅游资源都成为了新一批的旅游吸引物,增加了杭州市的旅游吸引力,带动着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

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概念目前相干领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外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主要是依据“Image”这个单词的定义。但是Image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大多学者认为Image是人们对所了解的事物主观感受与判断。所以说,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理解为由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吸引物形成的整体印象。Hunt(1971)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是主观的感受。Crompton(1979)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个人对旅游目的地的观点(beliefs)及印象的总和。Kim和Richardson et al(2003)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对目的地的总体想法和所持情感。

我国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研究理论基础不够牢固,概念不够清晰。国内学者对目的地形象概念有着独到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邓祝仁(1998)的观点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经过全方面信息融合后所做的判断,是对旅游目的地总体印象的感知。程金龙和吴国清两位学者(2004)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总体的状态的认识。廖卫华(2005)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经过考量旅游目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吸引物、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而在心中形成的印象总和。总体来看,我国的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研究的学者对其概念还未统一,而且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