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研究综述 1.2.1概念界定 霸凌一词来源于英文的“bullying”,从校园霸凌的的定义来看,国外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
1.2研究综述
1.2.1概念界定
霸凌一词来源于英文的“bullying”,从校园霸凌的的定义来看,国外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Olweus,他将校园暴力定义为“一个学生反复的或长期的成为一个或多个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被欺负或成为暴力行为的被害者。”
这里所提到的负面行为,大概包括三点:
1.肢体行为欺凌,包括踢、打、推等一系列肢体上的行为;
2.言语行为欺凌,包括谩骂、讥讽等言语上的攻击;
3.间接地关系上的欺凌,包括孤立、排挤等让被霸凌者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行为。
英国学者 Smith(1991)认为:“欺凌就是力量较强的一方对较弱的一方实施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众欺寡等。”孙临美,林玲(2009)认为校园欺凌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心理、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陆士桢,刘宇飞(2017)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内以及相关联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学生采用肢体动作、言语、工具等手段故意攻击其他学生的人身、财产、精神,严重影响到他人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或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侵害性行为。”从校园霸凌的研究历史来看,国内外对于校园暴力、欺凌的研究有很多,但多是从教育学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较少从社会学的角度介入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霸凌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但是笔者发现有一些共性,比如,大部分学者都承认首先霸凌是一个消极性的行为,不管是对于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甚至是旁观者;其次,霸凌行为是蓄意的并非偶然,且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偶尔的一次;再次,霸凌者往往涉及多人团体,所以霸凌者与被霸凌者之间力量悬殊不均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校园霸凌是一种,学生之间,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较强势的一人或多人团体蓄意对较弱的一方进行长期的肢体攻击或言语攻击,使得被霸凌者身心出于消极状态的一种恶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