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家庭归因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3)

评估的指导语为请你如实客观地分析以下消极事件在您家庭生活中的出现频次,事件在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频次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根据他们的评定


评估的指导语为请你如实客观地分析以下消极事件在您家庭生活中的出现频次,事件在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频次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根据他们的评定结果选出出现频次最高的4项事件。

家庭归因方式问卷收集到了286个有效的样本数据,被试以自陈的方式对每一给出消极家庭事件写出一个导致该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要求被试分别在三个维度的归因判定上进行7点评分,即在自身一他人的、持久一暂时的和整体一局部的三个维度上给出所写原因的分数。分数越高代表被试将消极的家庭事件进行自身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归因,这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分数越低代表被试将消极的家庭事件进行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归因,这是积极的归因方式。将被试问卷得分最高27%作为消极归因组,最低的“27%”抽出作为积极归因组。

2.2.2 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问卷

改编自Haggard和Tsakiris编写的群体责任感问卷,问卷共有3个项目,采取Likert七级评分。将其中的群体换成家庭,对群体进行施测。1一表示完全不同意,2一表示不同意,3一表示有点不同意,4一表示不确定,5一表示有点同意,6一表示同意,7一表示完全同意。分数越高代表家庭责任意识水平越高。将被试问卷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为70人和78人,高分组为家庭责任意识高者,低分组为家庭责任意识低者,其余为家庭责任意识中等者。经统计,三组被试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均没有明显差别,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三组被试在同胞数量、出生顺序、与同胞的年龄差距上也没有明显差别。

2.2.3 生活满意感

采用1985年Diener, Emmons,Larsen, & Griffin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该问卷测量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而不是测量某一具体生活事件的满意程度。量表一共有5个条目,采取Likert七点量表。1一表示非常不同意,2一表示不同意,3一表示有些不同意,4一表示不确定,5一表示有些同意,6一表示同意,7一表示非常同意,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的生活满意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为0.86,同质信度较高,以往很多调查证实了该量表有很好的内容和结构效度。

2.3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施测开放式问卷,见附录1。

  综合以往文献和现场访谈结果,列出日常家庭生活中的10项消极事件,要求被试说出在自己置身于事件中的感受,并提问哪些消极的家庭事件是生活中常见的,引导被试思考还有哪些消极的家庭事件是常见的但是没有列出来。

  第二阶段:编制家庭归因方式问卷

  综合分析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结合归因方式的操作性定义,根据被试的反馈意见,以及大学生就消极家庭生活事件出现频次的评定结果,挑选出4个常见消极的家庭生活事件形成家庭归因方式问卷,对30名大学生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调整各条目的顺序,最后加上大学生的学校、专业、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同胞数量和同胞年龄差距等背景材料形成最后的施测问卷。

  第三阶段:施测问卷,见附录2、3、4。

  以学校为单位正式施测家庭责任意识问卷、家庭归因问卷和生活满意感问卷,三个问卷呈现的先后顺序均衡。主试为笔者本人。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探究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家庭归因及其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家庭归因和生活满意感问卷信效度检验

3.1.1 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问卷、生活满意感信度

先对两份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16,生活满意感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83,两份问卷均达到了对心理学研究的信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