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业批改现状及对策研究(4)

(5)对批改反馈的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R.Butler)在一个关于小学作业的反馈实验中发现,不同的反馈形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实验将学生


(5)对批改反馈的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R.Butler)在一个关于小学作业的反馈实验中发现,不同的反馈形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实验将学生分为三组,并在三组中分别使用“评语”、“等级”、“评语+等级”三种不同的反馈形式。结果表明,“评语”反馈组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的提高,而其他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等级弱化了评语的反馈作用,当教师用等级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时,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作业成果,而忽略了自己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由此可见,评语对于提高作业批改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大意义。

冯忠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做过的作文研究,研究同样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无评语、特殊评语、顺应性评语三种反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评语对学生的成绩有不同的影响。顺应性评语由于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特殊评语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与适应性评语相比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使用评语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评语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此外,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在作业反馈上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第一,学生把家庭作业交给教师后,教师可以批改部分或全部作业,然后告诉全班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把作业做得更好,也可以在每个学生的作业上写上评语,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二,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打分,这些分数可以作为学期或学年评价的依据。

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也有所研究,他们以作文评改作为切入点,认为作文评语不是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是切身去体会和理解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情感,并对此表示自己的态度。评语的目的并不是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也并非评价的工具,而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6)对奖惩制度的研究

在作业奖惩制度方面,大多国外学者认为建立特定的作业奖惩制度有助于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哈里斯·库柏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认真等)及其准确度给予口头、书面表扬或批评,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小的物质奖励。特蕾西·l·米勒(TRACY L. MILLER)等人研究了奖励对学生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影响并监测了提高自我校正对家庭作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供奖励不仅提高了学生在数学作业自我修正方面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家庭作业的成绩。

2.国内关于作业批改的研究

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有关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都比较缺乏,现有的关于作业批改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

(1)概念界定

①作业

国内对于作业的定义较多,笔者收集了以下资料: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1991)中解释道:作业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教育大词典》(1995)这样界定: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课外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它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大辞典》(1990)则把作业定义为:作业泛指为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布置的各类练习的通称。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有无发生,以及发生到何种程度的客观标志,也是教学活动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练习的作业有课内、课外、书面、口头、实验、实习、野外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