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2)

4.2.3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影响学生学习兴趣16 4.2.4学生自身和教学管理不足16 5改善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18 5.1开展观念教育,端正


4.2.3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16

4.2.4学生自身和教学管理不足 16

5改善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18

5.1开展观念教育,端正学习动机 18

5.2完善学校考核制度 18

5.3激发学习兴趣 19

5.4完善教学管理监督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19

5.5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自学意识 19

结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A  调查问卷 24

附录B  访谈提纲 27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我国有效的改变了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供,物质提供得到了比较充足的供应。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历史愿意和教育等各个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仍然相当贫困。而西藏地区贫困问题如果得不得合理的解决,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在解决贫困问题的措施上,宏观角度有财政政策、政策引导等。但是从扶贫的输血造血理论出发,应该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成分。另外一个概念是人力资源,它是人力资产的基础,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1]。因此解决贫困的核心在于提升人力资本,让人最活跃的因素调动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市场、劳动力的密切联系。国家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教育提升西藏地区的人口素质,希望通过给西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对于西藏扶贫开展的有效性起借鉴引导作用。

考虑到内地与西藏地区在教育水平上有差异,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内地一些教育质量和水平较高和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开始着手进行在内地开设西藏班。所谓西藏班就是把西藏的学龄青少年,从西藏招收到内地省份中的中小学。这些学校会单纯给这些西藏学生单独设置一个班,这样让西藏学生能够更好的在内地学习。关于西藏班的教学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内地西藏班的优越性,对西藏学生培养的意义和对西藏扶贫的意义。还有研究者研究关于如何对西藏班如何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是总体上来讲,对于西藏班教学中学生的不适应性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研究不足。总体来看,这种内地开设西藏班,从教学水平、基础设施方面都比西藏好,但是国家的主观愿望是好的,而西藏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否高涨,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调查,认清当前西藏班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最有效的解决的办法。

1.2研究意义

西藏地区仍然相对贫困。在解决贫困问题的措施上,宏观角度有财政政策、政策引导等。但是从扶贫的输血造血理论出发,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成分,应该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依赖于教育,从个体角度看,学习者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提升教育效果,实现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通过对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能够摸清当前西藏班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制约的因素,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策略,改善当前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角度看,能够给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纠正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进而对西藏班学生的态度激发和引导更加科学规范。从实践层面看,本文针对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纠正形成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激发和维持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实用价值,同时对具有类似特点的其它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的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