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2研究设计 2.1理论基础 2.1.1态度概念 朗格(2008)认为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所抱有的评价,并在精神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2研究设计
2.1理论基础
2.1.1态度概念
朗格(2008)认为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所抱有的评价,并在精神和神经支配下形成的行为倾向,态度能够对个体的情景作出能动的反应。态度从心理学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18]。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评价;情感因素就是个体对评价对象的情感态度,比如是尊重还是爱恨等;意向因素是指个体对评价对象的反应倾斜和行为状态。当三个因素中一个变化会引起其它发生变化。
2.1.2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的认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的一种认知和评估,受学生对学习价值的影响较大,也是学习态度的基础[19]。情感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比如对学习的喜好,他是态度的好恶的核心。学习态度还受到第三个行为意向的影响,行为意向也就是学习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就是准备学习的一种状态。一般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对学习态度的调动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2.1.3学习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理论
2..1.3.1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该理论把整个态度的形成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依从阶段。该阶段的学习主要来源外部的压力,这种压力只是一种表面的服从,或者被迫的改变态度。虽然在内心深处没有认同,但是在长期的服从中,也可以导致个体内心真正的认同他人,从而引发态度的改变。第二,阶段是认同阶段的改变。学习者与其它群体存在某方面的依赖关系,从而会从内心去接受他人的观点[20]。这种转变与依从阶段有很大的不同。认知阶段的转变已经上升到情感方面的转变,是一种自主自愿的变化。第三个阶段的转变为内化性态度转变。是稳定最深层次的态度基础,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改变。
2.1.3..2海德的平衡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也被成为“P-O-X理论”,该理论中P代表认知个体,O是认识是与认知主体有一定关联的因素,X是第三者或者态度对象。该理论认为,在P-O-X模式下,当达到平衡则会导致个体态度的稳定,一定打破平衡会导致心理紧张[21]。要消除这种状态就应该改变他们三个之间的关系,然后不平衡回到平衡的状态。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态度与外界的因素相互影响。
2.2研究问题
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对内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从动机、对待考试的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到存在的问题,然后更加态度转化理论进行提出纠正的措施。
2.3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南京市高中开设的西藏班高中学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14名,女生86名。这些学生分为三个年级,分别为高一年级60人、高二年级60人、高三年级80人。
2.4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是研究内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一步查询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对研究成果按照理论、问题、原因、对策的分类思路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明确当前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这样才能为本课题的研究找明新的研究方向。第二步,展开调查,从中发现当前内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逻辑分析法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第三步。在原因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想要的措施,让内地西藏班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为西藏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