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科学教学的探讨(2)

1.2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专题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教学环境的开


1.2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专题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教学价值的创新性等特点,提倡和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7]。而且在中小学实行该课程,也符合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初中科学的教学是有一定益处的,特别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初中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很有益处。

通过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中科学中的实施情况,把握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了解特定人群的特殊情况,并进行恰当的分析,提出适合的方案,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足,使其在初中科学中的教学更有活力,更好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比较新颖的课改内容,它的开设给中小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很大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也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师资力量也不够完善,在新课改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遭受外界的不少质疑。

这也是在给教育者一个启示,为了适应新课改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实施好这一门“亮点”课程呢?我们要了解开设这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育者在实施中遇到的难以开设、能力不足等,学习者和家长对该课程的支持与否、看法等,这门课程的开设究竟是为了新课改而“新课改”还是为了改变我国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只有进行研究,我们才能从根源把握,解决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关系。

2 相关理论依据

2.1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被称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其著名的“活动课程理论”不论是对美国的教育还是世界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主要理论如下:

1. 教育即生长

杜威批判卢梭的教育思想,认为卢梭培养自然人是一种很极端的思想,就是把人放在自然中,没有任何的引导。相反的,杜威提出了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在杜威看来,当时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无视儿童的天性。杜威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当然,这种尊重并不是放任自由,任由儿童率性发展。

2.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认为,首先,学校的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适应,要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这个理论的提出也是根据当时美国所处的时代特征所提出的。

在杜威看来,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他进一步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命题。

3.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这一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杜威在批判自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以来,课本越来越难,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杜威看来直接经验是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讲间接经验直接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好的体现的了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价值。该课程的选题并不是老师或专家一开始就规划好的课程计划,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在课堂以外组成小组来进行探究,符合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对于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